膝、踝韧带扭伤,轻者仅伤及韧带,红肿热痛症状自是难免,很多时候,冰敷是第一急救原则。合适的处理后可以止痛、消除肿胀影响。因为,冰敷可以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起到减轻或解除疼痛的作用。还能使血管通透性降低,从而令局部组织液渗出减少,肿胀减轻。什么是冷冻疗法
冰敷,更系统地被称为“冷冻疗法(Cryotherapy)”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急性运动损伤的方法之一。它经济、便捷但又行之有效,是RICE技术的组成部分,帮助减少肿胀和缓解疼痛。冰敷同样也可用于治疗慢性损伤,如水肿等。
冷冻疗法主要有哪些功效
对于急性损伤,即刻采用冷疗是非常重要而且有效的办法,对损伤的长期恢复也十分有用。
它的主要功效有以下这些:
一、缓解疼痛
目前对于使用冰敷后能缓解疼痛的机理还不是十分明了。有很多理论和假设,也提出了不少作用机制解释冰敷为什么能够缓解疼痛。这些机制包括:
l冰敷抑制了痛觉神经纤维信号的传导;
l低温降低了游离神经末梢的反应;
l冷冻降低了痛阈;
l低温冷冻引起体内内啡肽(可以缓解疼痛)的释放;
l冷冻觉传导抵消了痛觉传导(根据疼痛闸门学说)。
二、控制出血和肿胀
通过降低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温度,冰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了血液渗入周围组织,从而减少局部肿胀。冰敷几分钟后,收缩的血管重新开放,恢复局部血供。这样不断地重复收缩血管和开放血供,我们称之为“振荡反应”。
尽管血液仍然会流向受伤的部位,但是使用冰敷后局部肿胀明显减少。肿胀和水肿得到控制,可以增加肌肉及关节活动度,减少了功能活动限制,有利于早期恢复。
此外,炎症反应引起的肿胀会引起组织局部压力增高,导致局部疼痛。这种疼痛主要是由于局部组织受损后,致痛的化学物质释放入血所致。而使用冰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致痛物质入血,同样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三、缓解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通常由于疼痛产生。周围的肌肉通过收缩保护损伤部位(肌肉防卫),防止更严重的损伤。但是肌肉痉挛可能加重疼痛感或动作失常。冰敷,能够非常有效地缓解疼痛从而有利于减少肌肉痉挛。
然而也有人认为,肌肉痉挛并非都是由急性损伤引起,更多的痉挛发生于肌肉过度使用或者使用失衡,冰敷也可以用来缓解这部分的肌肉痉挛。
它的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明了,主要可能由于冰敷能够减慢感觉和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同样也减弱了肌梭细胞(维持肌肉紧张度)的活动效能,从而减少肌肉痉挛活动。
四、降低代谢率
低温可以降低细胞代谢率,降低细胞的耗氧量。当血流因血管收缩而减少时,耗氧量降低的细胞发生缺氧死亡(继发性细胞死亡)的风险也降低了。
如何进行冰敷?
在损伤最初的2-3天内使用,直到肿胀消退。但是如果一开始未使用或者使用2-3天后损伤处仍然肿胀,也可以继续冰敷。
使用中可以在冰袋外裹一毛巾或织物,也可以使用弹力绷带包裹冰袋包扎于受伤处。冰敷一般维持15-20分钟,然后移开,恢复至室温20分钟左右。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继续冰敷,也可每隔2-3小时进行一次。
为了避免冻伤,不要把冰袋直接放置在皮肤上。如果冰袋直接放在皮肤上时间过久会引起冻伤,皮肤和皮下组织(肌肉、神经和脂肪)会受损,有时甚至是永久性的损伤。有些部位比如肘关节、膝关节等处皮下组织较薄弱,神经接近皮肤,冰敷时更需要控制时间,以免损伤神经。术后冰敷处理,注意不要让冷凝水渗湿污染伤口。
使用冷冻疗法有哪些禁忌
一、使用冰敷或冷冻疗法也有禁忌症,以下一些情况不能使用冰敷,需要注意:
1、雷诺现象(肢端动脉痉挛紫绀坏死现象):是累及肢体末端小血管引起痉挛紫绀坏死的一种疾病。如果使用冰敷,病变处暴露在冰冷环境下会使症状加重。
2、寒冷超敏反应,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寒冷性荨麻疹:作为荨麻疹的一种,受到寒冷刺激后再回暖引起机体内组胺释放,导致皮肤潮红、搔痒以及风团发生。
?冷性红斑:一种红色、搔痒的皮疹,暴露于寒冷环境时引起。会导致严重疼痛和肌肉痉挛。
3、寒冷性血红蛋白尿:受寒冷刺激后,部分血红细胞遭受破坏,细胞内的血红蛋白释放入血引起溶血。游离血红蛋白无法与血液中蛋白结合,而引起暗红色或酱酒色尿。
4、感觉障碍:当存在局部皮肤感觉麻木或者下降时,患者无法感知疼痛和寒冷程度,冷冻治疗一般不予采用。
二、以下情况则要谨慎使用冷冻疗法:
1、有心脏疾患者:如心律不齐、心绞痛、冠心病等。
2、高血压患者:血管收缩会引起血压升高。
3、表浅的神经:冰敷不应置于接近表皮的神经走行处。
4、愈合中的伤口:冰敷不应在新创未愈的伤口上使用。
皮肤病专业医院南昌白癜风专科医院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