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疾病怎么预防鸽子疾病的防治工作

文章来源:疾病_日常疾病_日常健康_日常疾病健康指南   发布时间:2021-12-3 22:30:01   点击数:
  

鸽子是一种有着悠久养殖历史的鸟类,而且在日常的养殖当中方法特别重要,鸽子的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养殖项目,而且有着很高的养殖效益,需要注意的就是鸽子养殖要重视疾病的预防工作,那么,鸽子疾病怎么预防?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鸽子疾病的防治工作。

一、鸽子的疾病一般分为哪几类

鸽子的疾病,按其致病病原可以分为传染病、普通病和寄生虫病三大类。

1、传染病:由特定的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所引起的疾病,统称为传染病,或称疫病。

2、寄生虫病:由体内、外寄生虫所引起的疾患,称为寄生虫病。

3、普通病:系因饲养管理失当,某种营养缺乏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普通病。

二、鸽病发生的原因和传播方式有哪几种

1、病、健鸽相互接触:从外引进新鸽时,未经隔离饲养观察,便与本场鸽子合群饲养,常导致全场鸽群疫病的暴发蔓延。尤其是外观健康而实际为带菌、带毒的鸽子,更具有危险性。

2、通过饲料、饮水以及机械工具传播:被病原污染的饲料、饮水、运输病死鸽的工具、饲养过病鸽的工具等都是传播鸽病的重要途径。

3、通过昆虫传播:如鸽舍内的蚊、蝇和鸽体外寄生虫,在叮咬病鸽后再去叮咬健康鸽,或将病鸽分泌物、排泄物中的病原体带到饲料、饮水中,而使健康鸽感染发病。

4、通过空气传染:在鸽舍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高时,病原体污染了空气,使健康鸽吸人带有病原的尘埃、飞沫而感染发病。

5、通过人、畜禽、鼠类和其他飞禽传染:外来养鸽者或饲养其他畜禽的人员随意进人饲养区参观,是传染鸽病的主要媒介。鸽场周围的畜禽养殖场发生了共患疾病,经飞禽、猫、鼠、狗等动物在两场之间传播,也可导致鸽传染病的暴发。

6、生产管理失当:鸽舍建筑失当,防寒保暖或防暑降温性能不良,管理工作粗放,环境卫生条件恶劣,笼内污浊,加上饲粮搭配不够合理,营养不足或失调,饲料霉变等,这些都是诱发各种鸽病的重要因素。

三、鸽病的临床检查有哪些

鸽病的临床检查,对诊断疾病有参考价值,主要对天然孔的检查,如眼睛、鼻孔、口腔和肛门。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运动机能应进行重点检查

1、口腔检查:检查口腔和咽喉黏膜的颜色,有无豁液,有无溃疡和假膜,以及有无异常味道。黏膜型鸽痘、鹅口疮、毛滴虫病、口腔炎和咽喉炎等疾病,口腔和咽喉的黏膜常出现潮红、白色或黄色干酪样病灶、溃疡或白色假膜等。维生素缺乏时,这些部位常有针头大小的白色结节。

2、眼睛检查:患皮肤型鸽痘时,眼睛周围有痘疹,严重者可导致单侧或双侧眼睛失明。眼线虫、鸟疫和维生素A缺乏病,可以引起鸽的眼睛发炎红肿和分泌物增加。有机磷农药和阿托品中毒时,分别引起瞳孔缩小和扩大。

3、鼻瘤和呼吸系统检查:健康鸽的鼻瘤洁净,呈白色。若出现鼻瘤潮湿、白色减退,鼻孔有浆液性分泌物等症状,可能是感冒、鼻炎、副伤寒和鸟疫等疾病所致。鸽子正常的呼吸次数为每分钟30~40次,若患鼻炎、喉气管炎、肺炎、丹毒病、曲霉菌病和鸟疫等疾病时,可能出现咳嗽、打喷嚏、气喘、气瞥啰音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4、嗉囊检查:用手摸鸽子的嗉囊,可以略知其消化功能状况。正常情况下,鸽子进食3~4小时后,饲料向下移动而使嗉囊缩小;否则就说明鸽子消化不良或者有嗉囊病。嗉囊病有两种,一种是摸着硬,可能是被硬胜食物梗塞所致,或由某些传染病引起的嗉囊积食;另一种是摸着软,倒提鸽子时,口中流出酸臭液体的软嗉病。软嗉病常由长期积食和缺乏运动造成。

5、肛门和泄殖腔检查:鸽新城疫、溃疡性肠炎、胃肠炎、鸟疫和副伤寒等疾病常引起鸽子拉稀,粪便沾污肛门周围的羽毛。皮肤型鸽痘常引起鸽子肛门周围出现痘疹。患鸽霍乱、胃肠炎等疾病,鸽子的泄殖腔可能充血或有点状出血。

6、皮肤和体温检查:观察皮肤的颜色是否正常,有无损伤和肿瘤。鸟疫和丹毒病可导致皮肤发绀。鸽子正常体温范围是40.5~42.5℃,除追捕和烈日照射可以引起体温升高外,鸽霍乱、肺炎和丹毒等都可以引起鸽子体温升高。

7、运动机能检查:除骨折、骨骼损伤和关节脱臼直接引起运动障碍外,鸽新城疫、副伤寒、丹毒、关节炎、神经性疾病;有机磷农药、呋喃类药物和食盐等中毒,都可能引起双脚无力,单侧或双侧或翅膀麻痹,共济失调,飞行和行走困难等症状。通过以上各项检查和综合分析后,对疾病可初步诊断。比较复杂而不能确诊的疾病,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

文字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大中华见解。如果您认为本文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与我们联系。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fund.net/jj/166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