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人的时代剪影之港医的内修之路

文章来源:疾病_日常疾病_日常健康_日常疾病健康指南   发布时间:2024/3/11 17:35:52   点击数:
  怎么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1201/4527534.html
                            

今年年初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

一个世界级城市群正在成形

与此相伴

“大湾区”这一新的地理和人文概念得以产生

那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主人翁”

“大湾区人”能否成为粤港澳三地

近万人共同的身份认同呢

在大湾区建设背景下

粤港澳三地人员往来、交流、交汇中

有什么样的时代故事呢?

今天,继续来一起了解

??

每天清晨,都有一辆跨境巴士从香港岛开向深圳湾畔,车上坐着的是一群来自香港的医生,他们带着帮助更多患者的心愿来到深圳,往返于深港两地,带来香港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也在适应着内地的医疗环境……

截至年6月,获得内地医师资格的港澳医师在广东执业登记人数为人;

截至年12月31日,在广东短期行医的香港医师人数为74人,澳门医师为11人。

粤港澳三地的医疗合作空间十分巨大,港澳医务人员跨境到珠三角执业,不仅能够发挥港澳医疗在技术与管理理念的优势,满足更多珠三角对于高端医疗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促进三地之间医疗工作者群体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粤港澳间的跨境医疗合作,起源于年。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合作框架下,原卫生部于年12月发布《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在内地短期执业管理暂行规定》,并于年12月联合商务部印发《关于香港和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医疗机构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允许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以独资形式,或与内地的医疗机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合资合作形式设置医疗机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广东省将会同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医疗卫生方面深度合作,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健康大湾区,未来搭载着港医驶向内地的列车将会更多。

勇于挑战,传递光明

眼睛被称为心灵的窗口,而中国目前能够修缮“心灵之窗”的“能工巧匠”却有很大缺口。据统计,全国眼科医生数量仅4万余名,能开展内眼手术的不超过万名。

在北上广深,平均每位眼科医生要服务上万名居民。林顺潮就是其中一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林顺潮教授是希玛眼科的创办人,香港名医。他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眼科及视觉科学系主任,是眼科研究和医疗领域的专家,被视为亚太眼科界主要领军人之一。

他还是亚太眼科医学会首位华人会长、香港和世界十大杰出青年、亚太眼科学会最高成就奖获得者,连续三届荣登世界眼科界强。

年,当选为第十一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的林顺潮,很快接触到国家轰轰烈烈的“新医改”。“内地不但有公立医疗服务,也鼓励私立医疗服务发展,两者双轨并行,互补不足,这是国家医改的大方向。”林顺潮开始萌发来内地办医的念头。

年在CEPA政策影响下,他在深圳创办了内地医院——深医院,希望能把香港与国际接轨的医疗技术以及服务和管理经验带到内地,为国家的医改提供探索的经验。

作为首个北上“吃螃蟹”的港医,六年的探索,林顺潮克服了两地文化、制度等多方面差异,成功将国际先进的治疗技术和成熟的港式服务引进内地,并积极推动两地医疗融合。他创办的深医院不仅被业内视为港医“北上办医”的成功标杆,也成为了内地民营医疗的新标杆。

林顺潮教授过的是典型的“双城生活”,每周四至周六在深圳出诊,每周一至周三在香港看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

林顺潮认为,粤医院医院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

他说,香港的医疗水平和国际接轨,粤港澳大湾区的居民也常接触香港,对香港的医疗品牌认可度高。依托高铁、港珠澳大桥这样的发达交通,可以令大湾区内实现“一小时生活圈”,使得效率提高很多,这些都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优势。香港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高素质,再加上大湾区内的互联互通,未来发展机遇巨大。他鼓励香港有兴趣的人士加入到大湾区的发展。

(图片来源:香港中文大学)

不远万里,播种希望

有一群孩子,天生就是“玻璃骨”,他们患上了成骨不全症,又被称为“瓷娃娃”。

不经摔、不经碰,甚至打个喷嚏都会骨折....这就是“瓷娃娃”的生活写照。

8岁的怡怡就是一位“瓷娃娃”,过去的七年当中,她全身已经骨折过近40次。有时候晚上睡觉,也会因骨折哭醒。怡怡的妈妈担忧,女儿可能一辈子都走不了路了。

就在这个家庭陷入绝望的时候,医院有办法。经过治疗,在支具的帮助下,如今怡怡已经能站起来,走路也不成问题。在帮助像怡怡一样的孩子站起来的医生中,杜启峻功不可没。

(图片来源:医院)

杜启峻,是一名来自医院的儿童骨科顾问医生。他是治疗成骨不全的香港专家,医院开业后,他应邀来到这里,负责儿童骨科,成立了中国南方唯一的成骨不全治疗中心。自此,杜启峻每周都在深港两地跑,既是香港医生,也是深圳医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成骨不全症是一种影响骨骼发育的先天性遗传疾病,按人口比例计算,广东省有患者七千人左右。但这是种罕见病,很多患儿家长经常跑遍全国都找不到合适的医生。

年医院开业后,杜启峻带领团队迅速成立了中国南方唯一的成骨不全治疗中心,迄今已接诊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名患者。他每天奔走在深港之间,只为帮助“瓷娃娃”重新站起来。

医院成为南方的成骨不全治疗中心之后,全国的病人都慕名而来,杜启峻的工作量也随之大增,一周有4天在深圳工作。在工作日,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8点赶到医院,晚上8点回到住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忙碌,是5年前的他无法想象的。当时医院,医院,只需5分钟的车程。一周内两天的门诊量是60位病人,手术量不超过10台,收入丰厚,生活稳定。来深圳工作后,他惊叹,每天都有手术,病人多了很多,团队现在一天的门诊量比过去一周还多了一倍。但他仍然很兴奋,“可以有机会了解内地的医疗环境,也把国外学习的技术带到内地,服务更多内地病人。”

年8月16日,杜启峻荣获首届“深圳医师奖”提名奖。

他说,“医生都有一份使命为患者解除病痛,用自己的时间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是自己非常愿意做的事情,我不是只看病的医生,我还能推动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fund.net/nkjb/186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