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諸小道,須擇山林處,乃可行之,
古高士混於塵寰,不可方可;中士隱於山林,方可不可。故元道與諸道,事有差别,法有捷門,亦無觸犯而返損,禁誡異端,虚成疾患者。此元道理合重玄,故無諸損也。
这段文字开始讲元道与其他道法的不同。
像一些级别低些的道法,要求必须在深山老林里才能修。
古时候,能力高的道士混迹于人世间,也不是不可以修行,能力一般的道士隐居山林中修行,也不一定能修行成。究竟在什么环境下修行成正果,都没有绝对标准。因为元道与其他道法有差别,理论上有区别,功法上有窍门,对修行之人没有损害,只是禁止信奉其他教义的人,或者有虚劳疾病的人修行。元道的理法合乎精妙深幽的哲理和规律,所以对修行人没有损伤。
以下一些词语的解释。
若:用于类比。
小道:相对于元道这种最高级别的道法来说,低位较低的道法。
塵寰:拼音chénhuán,指人世间。
不可方可,方可不可:我们对事物的认可和不认可是交织在一起的,认可之中有不认可,不认可中有认可,刚刚被我们认可的东西马上就不认可了,刚刚被我们不认可的东西马上又认可了。这两个词来源于庄子《齐物论》:“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返損:简体字“返损”,指练的功法对练功人自身的伤害。
禁誡異端:简体字“禁诫异端”,指禁止信奉其他教义的人。
重玄:精妙深幽的哲理。
不然者有損也。
僊經曰:小道易惑,中人易敗。老子曰:不見可慾,使心不亂也。
这段文字接着说元道与其他道法的不同。
如果道法不符合精妙深幽的哲理和规律,那么就会对修行者有所伤害。
仙经说:级别低的道法容易使人迷惑,一般的道法容易修行不成功。老子说:不看见那些引起欲望的事物,心思不容易被扰乱。
言外之意,就是其他道法花里胡哨的规矩太多,让修行失去了本真面目。修道是修本元,而不是被这些所谓的规定限制住了。
不見可慾,使心不亂:简体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指不看见足以引起欲望的事物,使心思不被扰乱。
惟有此道,可以塵世而成之。
僊經曰:上道無爲,損而非損,至理自然,病而不病。老子曰:和其光同其塵,湛兮或存。故無損也。
这句话是对前两句的总结。
只有元道,可以在尘世间就能修成正果。
仙经说:顶级的道法都不是让人强求做什么,说有损伤也没什么损伤,因为它的道是自然而然的。把它当成难题吧,等真正做到了的话,这也不会成为难题。
老子说:享受太阳的光芒,同时也看到光线里闪烁的尘埃。道啊,它是盈满的,也是清澈透明的,里面似乎有东西又似乎没有。
第二句话的病不是生病,而是指问题,遇到了问题的时候。也就是说修行时可能找不到门道,像是遇到了难题,等到练到一定程度,就突然开悟了。
老子曰:和其光同其塵,湛兮或存。故無損也。这句话出自《道德经》。
(未完待续)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