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从忙中错,何人知向静中修

文章来源:疾病_日常疾病_日常健康_日常疾病健康指南   发布时间:2025/7/16 3:35:15   点击数:
  大约小学三年级,我们读书识字,就已经认识静这个字。认是认识了,只是不懂其中真意。以为静,就是不说话,不动作。看起来,这个认识并没有错,但我们却不知道,不说话,不动作,意味着什么。有些字,我们要用一辈子去学。静,就是这样的一个字。弄懂了静字,一辈子能活出个静字,你的人生境界,必然不会低。现在人,真是太忙了。要么忙着工作,要么忙着学习,要么忙着娱乐。一刻不得停,一刻不得静。不管是哪种忙,都在消耗身体。大家也都知道,休息的重要性。可是很多人,是在假休息。身体在休息,但心没有休息。心没有休息,心不静,那是假休息。还有些人,连假休息都没有,身心都没有得到休息。身忙,身不得静,过度消耗,就会劳损,积劳成疾。心忙,心不得静,就会焦虑,引发心理疾病,和心因性疾病。身体的病,让身体静养,自然就能好,无需针药。心理的病,心因性疾病,让心神静养,自然就能好,何须针药。凡事都从忙中错,何人知向静中修。生病都是身心错,大药只在静中求。以我现在的经验来看,不管何种慢性疾病,只要你能静养半年,至少能痊愈8成以上。有些人,可能时间长一点,但不会超过一年。为什么半年,因为生理学的规律是,人体的细胞,在半年以后,有一个大幅度的更新。如何静养呢,当然不是睡觉,简单说就是闭目养神。至于姿势,什么姿势最舒服,最有利于让自己静下来,就用什么姿势。一个姿势累了,就换一个姿势。有时间就练习,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好。有时候会睡着,睡着了也没事。这个叫禅眠,对身体很有好处。醒了后,还可以接着练习。怎么判断,是否真的静下来呢?脑子里不要主动去思考问题,不要有明显的意识。出现了意识后,要及时的中断它,然后重复这个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需要反复的练习,慢慢的就会真正的静了。当你真正的静下来,你会觉得无比的舒服。然后,你身体哪个地方有问题,可能就会出现痛感。久静思动,如果静的好了,或者是太久了,想动一动,也是可以的。节律舒缓的运动,不但不伤身体,还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这时候的动,其实也是为了静,身体在动,但心要静。节律运动完成后,然后还是静养。从前到后,以静为主。如此调养半年,你的身心,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里面的关键是,你能否真正做到静养。心静,是极大的一个难点,尤其是一些,被医学恐吓为绝症的病人,表面上看,可以神态自若,神情可以控制得很好,实际上心里极度害怕,害怕到什么程度呢,连那个词语,都不敢提。别人一提,他就心里紧张,哪里一看到这方面的信息,心里无形的就紧张起来。如果做不到心静,可能再好的方法,也不一定有用。之前有位肺肿瘤脑转移病人,通过自己练气,不但把病情控制住了,而且有很多的好转反应,排完一些东西之后,整个人轻松畅快,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可以预见到,最后不但病能好,而且整个人生境界,会是不同的。基本上每天,都会给我发消息,报告自己的情况,还给我发了很多长篇大论的感谢。突然有一天,给我发了一条消息,说是自己九死一生,快要走火入魔了,控制不住自己,然后说是不敢再看我的文章了。我准备问他怎么回事,发现他已经把我删除了。这个事,是我的一个心结,困扰了我几天。虽然能大致知道怎么回事,但总还是很难释怀。回过头看,此人的意念太重,压力太大,因为承受了太多东西。从他发的消息可以知道,他这个病,当初治了不少时间,具体情况不明,但是后来转移了。现在是自己边自养,边工作。各方面情况来看,压力非常大,真的是承受了很多,又没办法很好的排遣。本来情况非常好,为什么突然那么说,因为意念太重了。气随意走。意念越多,越是坏事。如果不练气,气比较虚,气即便犹疑乱走,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他的气,已经很足了,本身来说,气足以后,通了小周天,人的意念会减少,大脑会很静。而他一直承受的太多,静不下来,用他的话说,脑子特别清醒。意念多而强,气足而随意走,确实可能出现所谓的走火入魔。但我相信,他能意识到这个问题,而且能控制自己,只要能放松,能静下来,问题自然也就消失了。他不相信我能帮他,可能是因为一跟我交流,他就很容易想到真气,会加深自己的意念,这是他在自我处理这个问题。他这个情况,还没有到所谓的走火入魔,解决方法有很多,不知道他最后能否找到。其实呢,我总是叫人静养,至于真气,除非别人主动问起,我一般不会建议,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他看了我早期的一篇文章,然后为了自救,自己苦苦坚持,承受巨大压力,练了一年半,通督显效了才告诉我。心性之坚忍,确实常人难比。可能他觉得,这是最后的一根稻草吧,免费的,然后又是靠自己,他就格外珍惜,格外用力。实际上不一定。方法其实还有不少的。我讲过多次,意念调动能量。这里提醒练气的各位,不要有太强的意念,顺其自然就好。古人讲养气如养虎,气越足,能量越大,这个能量是中性的,可以是破坏,也可以是保护。气受意念的调动,心平才能气和,心浮必然气燥。如果你的心太重,意念太强,还是先不要练气了,简单静养就好。我写文章,本意是教人自养,希望不要害了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fund.net/nkjb/19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