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三伏天谨防心脑血管疾病和中暑

文章来源:疾病_日常疾病_日常健康_日常疾病健康指南   发布时间:2021-8-3 12:06:39   点击数:
  

今天

我们汗流浃背的迎来

一年中最最热的时期

大暑

俗话说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省市气象台

相继发布了高温预警

小伙伴们不但要注意避暑

还要注意身体哦

从我院统计室了解到数据,入伏天气以来,连续的高温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患者上升,中暑患者也有十多位。

截止到7月21日,我院门急诊患者比去年同期增长人。我院内科住院病人数也明显增加。医院开展三伏天治疗,理疗科短短十多天内,就诊患者增加人。

那么

在高温夏季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我院专家为你提个醒

注意7件事能帮你心脑

“降温消暑”

注意这“七”件事

一、不要猛回头

临床数据显示,颈动脉狭窄、斑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

一旦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刺激”脱落,会给心脑血管带来重创,引发心梗、脑梗,甚至可能威胁生命。

尤其在夏季,人体很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和血液粘稠度高的情况。

专家建议: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生活中不要有“猛回头”的动作,以免意外发生;

避免需要突然发力的动作,比如打羽毛球、篮球、突然起床等。

二、温差别太大

  炎热天气,不少人都会长时间身处温度过低的空调房,乍一出门到高温的环境中,温差的骤然变化,很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脑梗。

  尤其是入伏后的“桑拿天”,由于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很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专家建议:

当天气闷热、空气湿度大时,室内最好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太低,与室外的温差以8摄氏度为宜;

隔几个小时要开窗通风换气,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三、饮食要注意

天气热会导致人的食欲下降,因此夏季饮食宜清淡,吃得太油和太咸会使血脂和血压升高,不利心脑血管健康。

专家建议:

日常饮食多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为主,还要经常吃些瘦肉、鱼类,保证蛋白质摄入;

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少吃大排档、冷饮,以免发生腹泻,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脏不适。

四、晨练别太早

夏季天亮得早,不少中老年人都有早起晨练的习惯。但在夏天,这有可能带来致命风险。

相关研究证实,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死发生在上午4~10点,这段时间被业内称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

专家建议:

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应尽量避开早间时段锻炼;

炎热天气下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少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

穿着浅色、透气和宽松的棉质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五、保证水充足

对于患心脑血管病的人来说,每天适量饮水十分必要。

尤其在夏季,身体的水分会被大量蒸发,如果这时候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血液变得黏稠,极易突发心脑血管事件。

专家建议:

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毫升,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

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补点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六、房颤赶紧治

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要大于普通人,尤其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增加,水分流失快,导致血液黏稠,易发血栓类疾病。因此,房颤患者夏季更应当心。

专家建议:

房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评判中风危险因素,如果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无论有无症状,也无论阵发还是持续性房颤,一定要每天坚持服用抗凝血药,不可随意停药;

还有一些预防房颤中风并发症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比如左心耳封堵术等,主要适用于无法长期服用或耐受口服抗凝剂的房颤患者。

七、血糖别降太低

低血糖是糖尿病心血管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会增加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人体的血糖变化与季节关系非常密切,夏天更易发生低血糖:

夏天白天较长,睡眠较少,活动较多,人体热量消耗增加,血糖消耗增多;天气热,人们普遍食欲不振,糖类的摄入量减少,引发低血糖发生率增加。

小伙伴们~!

最热的天气到了

注意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哦!

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你不得不再次警惕它——热射病!

热射病?!这到底是什么疾病,竟如此凶险。

我院医师介绍:“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是一种致命性疾病。”最近我院已经连续收治了中暑患者十余人,大家不要小觑。

在中暑等级中热射病属重症中暑,病死率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湿热的天气,三伏期间,这种病尤其要防!

万一有人中暑,你该怎么办?

1.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通风阴凉处;

2.饮用凉盐水等已补充盐和水分;

3.用湿毛巾、冰块、风扇等降温;

4.将患者脚部抬高,帮助静脉回流,缓解休克状态。

救命常识,人人必备

医生提醒:热射病起病之初表现为高热、头痛、眩晕和乏力,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高医院进行治疗。

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你不得不再次警惕它——热射病!

热射病?!这到底是什么疾病,竟如此凶险。

内科吴江主任医师介绍:“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是一种致命性疾病。”

在中暑等级中热射病属重症中暑,病死率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湿热的天气,三伏期间,这种病尤其要防!

如是初相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fund.net/crk/15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