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是一个价格投机占主导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里考验股民的并不是价值发现的能力,而是人跟人斗的技巧,所以数学家、金融专家,很多时候都不如一个心理学家来的有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后来特地去看了一些行为金融学的书,最后总结出股民在做交易时最大的三个心理障碍:沉没成本、锚定效应、处置效应。
1、沉没成本
这个词的知名度很高,因为很多行业都会用到它,主要形容人因为前期错误投入的成本而影响后期行为的心理。上面这句话说的很书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一听就懂。
当你在家里下载了一部内容很渣的电影,看了15分钟觉得实在不能忍,你通常会毫不犹豫的关掉播放器,然后删掉影片文件。但同样一部电影,你如果在电影院买票进场观看,你很有可能会一直强忍着把它看完。为什么呢?因为你观影之前投入的成本不一样,在家里下载盗版除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电费网费外没有成本,而电影票80元一张,你觉得中途退场太可惜了,于是就忍了下来。其实无论你看不看完电影,你的票钱影院是不会退给你的,你坚持看完并不能减少损失,相反,你还得多浪费一个半小时。
买电影票的80元就是沉没成本,因为你摆脱不了它的影响,额外又付出了一个半小时的代价。
沉没成本在股市里最常见的应用就是补仓。很多人买股票不会一上来就倾其所有,而是先用小仓位买入,发现被套住了以后,就开始连续补仓,越补越大,最后把所有的钱都买了进去。更糟糕的是,有些人因为急红了眼,还从其他渠道把钱转过来补仓,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最开始那一小部分被套住的仓位。我在微博和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