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糖尿病为主的慢性病发病率持续上升,严重危害我国居民生命和身体健康。
随着防病形势和人民群众需求的不断变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拓宽,业务管理也在由粗放式转向精细化,定性管理转向定量管理,与之伴随的是需求的不断增长,需要采集的数据越来越多,共享的范围越来越广,数据的质控也越来越复杂,这对传统的监测和管理工作模式提出严峻了挑战。
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是实现疾病预防控制业务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指挥中心化、服务大众化的有效支撑。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卫生信息化总体框架要求下,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信息化工作按照“总体规划、标准先行、分步实施”的发展原则,有计划地开展了信息资源规划、信息标准、网络平台、数据资源中心和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等工作,积极探索和实践了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应用模式,极大推动了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发展,起到了促进医改、服务民生的积极作用。
年起,中心在上海市健康信息网工程指挥部和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支持下,启动基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疾控信息化项目,该项目在利用市、区两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并应用了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脑卒中登记、死亡登记、肿瘤登记管理、结核病登记管理三类六个业务信息系统。
截至年6月底,六个业务信息系统实现了全市17个区县的部署应用,覆盖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18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服务人群万,管理相关疾病患者万。其中,死亡登记信息系统已于年1月1日起,与国家死因系统顺利对接,开始了基于三级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结核病登记管理信息系统与国家结核病专病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对接也已通过数据测试。
年我们还在全面应用六个业务信息系统基础上,继续开展免疫规划、腹泻病综合监测、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伤害监测和出生登记等信息系统建设,并在上海市松医院电子病历直推的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信息系统,以上这些基于市、区两级信息平台的应用系统将于年上半年竣工投入使用。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平台围绕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了基于市、区两级信息平台数据交换共享的“医院数据推送、疾控业务管理、社区随访干预”的信息化应用模式,有效促进了临床诊疗与公共卫生数据的整合,真正意义上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了业务生产系统与健康档案平台数据的互推互调,促进有限的公共卫生资源发挥高效的效能。
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还将继续以人为核心,建设并推广基于健康档案、与健康档案联动的社区居民慢病高危人群筛查与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实现健康体检、指标筛查、健康评估、疾病发现和疾病管理的一体化管理,并与疾病登记和健康管理数据库联动;我们还将以健康公平性为核心,扩展建设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慢性病、病毒性肝炎、COPD等重点疾病的患者管理和健康教育信息平台,积极探索“移动互联网+健康+评估”的信息化新模式在患者管理中的应用,建立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评估信息化体系。
以上来源:e医疗年12月刊
文末评论任你填,年终特刊点击读-我有良言,与君共享-
蜜蜂会:首先是一种心情,然后是一种生活方式
“会虫儿”张震江:医院信息化的五个趋势
互操作平台、ESB和CDR,此平台与彼平台的辨析
叶荔珊:的那点事儿
朱晨: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
蒋昆:,分化与整合
徐浩:数据如水,百年老院的红红火火
糖翁黄昊:你的我的,会是怎样的?
潘传迪:院前、院后的医疗关爱意义更重大
辣评姐姐马丽明,年底只谈了这两件事!
冯杰:互联网医疗会成为建立医疗服务新生态的重要环节
白如健:从到,医院信息化建设回顾与展望
王映辉:由屠呦呦获年诺贝尔奖而及中医药信息学
刘春玲:医院中医医联体建设初步探索
医院宋炎:这是一份总结,也是一份计划书
北大一院周国鹏:说到底,国情决定了发展路径
牛启润:医疗大数据的回顾与展望
-煮清茶饮,看行业云龙变幻-
复旦肿瘤王奕:看得懂市场的企业,才有机会生存下去
刘云:三重三轻,医院信息化建设创新与变革的融合
朱杰:从集成、互操作到即插即用
汪鹏:从一个工程师的角度,看未来数字医学这五件事
高轶:社会医院带来更多实惠
钱伟佳:千头万绪的政策背后,数据共享才是刚需
西门子王峻:蟹肉还是蟹壳?医学影像
刘积仁:当“短命”的行业,遇上变革的时代
徐春华:如何借“互联”为医疗做加减法
-分内之事,何之谓佳?-
衡反修:因需而动,这是IT人永恒的主题
贺嘉嘉:曾几何时,医院信息部门对互联网有稍稍的抵触情绪
王雄彬:”互联网+“来了,除了压力,我们还有什么?
傅昊阳: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能力,如何着手?
庄思良:在医院对接互联网的,忙碌并快乐着
泰达李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互联网+”助力厦门市三师两网分级诊疗工作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