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病,得治

文章来源:疾病_日常疾病_日常健康_日常疾病健康指南   发布时间:2023-4-21 10:05:43   点击数:
                              

国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疼痛的发病率占总人群的30%左右,被视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年,疼痛是美国最昂贵的疾病负担,年耗费达亿美元,超过心血管疾病(亿美元)和肿瘤(亿美元)的消耗总和。然而在我国,疼痛本身即是疾病、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等医学界共识,仍然不为公众熟知。

疼痛本身就是病

对于疼痛,最常见的误区是,“病痛”二字,病在前,痛在后,痛只是疾病的症状,治好了病,痛就消失了。但事实上,“疼痛不仅是症状,更是一类疾病”。

当人体受到损伤、疾病等侵害时,会迅速发出疼痛警告,这类疼痛在医学上称为急性痛,它提醒我们及时避开危险或去看医生。但当疼痛长期作用于人体超过一个月以上时,就叫慢性疼痛。这种痛已经失去报警的意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此时就需要专门针对疼痛进行治疗。

疼痛往往被忽视

虽然疼起来真要命,但不到忍无可忍、走投无路的时候,人们却又普遍轻视对疼痛的治疗。东方文化强调忍耐,崇高的英雄人物的特点之一就是能够忍住疼痛、毫无畏惧,关云长刮骨疗毒的典故世人皆知。对于病痛,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忍再忍,这在年纪较大的人群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但在疼痛医学有一个概念叫“敏化”。简单来说,由于长期疼痛刺激而处于兴奋状态的神经元和神经通路没有恢复到正常状态,不应感知为疼痛的感觉也会被感知为疼痛,甚至以非常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慢性疼痛研究者安德烈弗兰(AndreaFurlan)对此打了个比方:“疼痛系统就是你家房子里的报警系统,报警系统会在某一时刻出现故障,敏感或过度反应。”也就是说,疼痛如果不治疗,会长期存在甚至逐步加剧。从医学的角度上看,对疼痛的轻视和忍耐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它会对人体造成系统性的影响。所以和任何疾病一样,疼痛需要早诊断、早治疗。

疼痛是一种主观情绪体验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受,也是疾病和创伤的症状和信息。疼痛感觉和疼痛反应在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不同生理和心理状态下的表现必然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诊疗手段的丰富多彩。许多病人把止疼想得很简单,觉得无非就是吃止疼药。但更常见的问题是,即使是止疼药,病人也不按时按量吃,因为中国人普遍对“药物上瘾”特别警惕。另一种情况则是病人认为止痛药不治本:“吃了不疼,不吃还疼,没用。”

但如今疼痛治疗已形成了成熟的专业体系,医生运用其独特的专业技术和理论,对各类疼痛施以特殊的治疗,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既能取得一般治疗所无法取得的疗效,又可以有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我院疼痛门诊中的CT引导下的神经调控治疗,就是在CT的监控下,通过显示器显示穿刺针的位置、方向、深度,将一根极细的针穿刺至引起的疼痛的神经旁边,然后通过注射药物,注射臭氧或者使用射频电极等方式,来对引起疼痛的神经进行消炎或者射频消融,达到镇痛的目的。

疼痛门诊治疗新技术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即在CT,C臂,或肌骨超声的引导下选择性地将药物注射在病变神经附近,从而缓解病变神经根支配区域的疼痛,是同时具有诊断和治疗作用的一种经皮穿刺的微创技术。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的优点:

★阻滞的目标性明确,精确度高

★有助于确诊病变的脊神经根

★可操作性强、安全性高

★创伤小,选择性高

★可减少注射容量及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

★费用相对于其它治疗较低

该治疗能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颈肩痛、腰腿痛、关节痛,滑膜炎、肌腱炎、软组织损伤、神经损伤等。适合的患者包括:

1.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者。

2.有明确手术适应症,但因各种原因无法手术治疗的患者。

3.手术后病人重新出现难以解释的复杂的疼痛。

4.神经系统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不相符合的患者。

5.影像学检查有多节段异常需要明确责任椎的患者。

文章来源:忍一忍风平浪静,熬一熬海阔天空?不!疼痛是病,得治!

医院腰腿痛中心医院骨科合作

以保守治疗和微创治疗颈肩痛、腰腿痛及各种慢性疼痛为特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fund.net/nkjb/18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