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抑郁更可怕的疾病正在侵袭中国千万大学生

文章来源:疾病_日常疾病_日常健康_日常疾病健康指南   发布时间:2024/10/13 12:14:53   点击数:
  #旅游指南#

孩子从小到大都在追求功利化教育,只能培养出“空心人”。

朋友的孩子从国内院校毕业后,在考取雅思两年后赴英国留学,家庭为此承担了巨额的花费。

他先后尝试了三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外贸企业,由于与老板观念不合,发生争执后选择辞职;第二份工作因为离家太远,且薪资无法满足白领期望,仅持续了一个月便放弃;最后一份工作刚刚开始半年,却遭遇了企业裁员。

此后,他便在家中“躺平”了一年,放弃了找工作的努力。

他的父母对此深感焦虑,各种责备和劝说都无济于事。经过一位资深心理医生的诊断,孩子被诊断为患有“空心病”。

北大副教授徐凯文指出,无法集中精力、觉得人生没意义,不明白为何要追求高等教育或工作的现象均属于“空心病”的症状。对于许多家长来说,他们对此感到困惑,为什么孩子会患上这种病呢?

徐凯文认为,成绩越优秀的学生越容易得“空心病”。因为在这些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成绩是他们自我评价的唯一标准。一旦离开学校和成绩,他们就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

他在北大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北大一年级的学生中,接近一半的学生患有“空心病”。

30.4%的学生讨厌学习,40.4%的学生感觉生活毫无意义。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进入大学后受到“空心病”的困扰。在我所在的大学,全国排名之后,70%以上的男生在上课时不听讲、不写作业,大学四年里翘课、打游戏、不参加任何班级活动。

许多优秀的学生在面对大学宽松的教育环境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时,感到迷茫和困惑,从而患上了“空心病”。他们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感到怀疑,甚至认为自己无能、无用、不值得被爱和尊重。这种现象可能导致他们缺乏自信和勇气,难以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此外,“空心病”患者还可能经历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长期的情绪低落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抑郁等心理问题。他们也可能存在社交障碍,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感到孤独、无助,难以信任和依赖他人。

对于这种疾病,我们需要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fund.net/nkjb/191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