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设备是结合智能穿戴式技术对普通穿戴物进行智能化设计,并开发出可以穿戴的智能设备的总称。智能可穿戴设备距今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在20世纪60年代,其思想和雏形开始出现,而到80年代,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形态设备才陆续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随着现代新兴技术的成熟、产品经验的积累和材料学科等领域的不断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新产品研发成功的消息不断传出,更加智能、更加安全及更加便捷的智能可穿戴设备陆续面世。生物数据引擎的开发使智能可穿戴设备在抗干扰、自动甄别以及监测准确性方面有了质的飞跃,收集到的海量数据不仅用于健康状况分析,还可对疾病预防进行管理。
01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具有极强的隐匿性和不可预测性,使其发生率和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极大的负担,因此日常监测心血管功能对发现和控制疾病尤为重要。全球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传统上基于估计10年的临床风险评分;然而,这些评分中的大多数都没有纳入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个性化风险的动态变化。将主观生活方式纳入风险评估一直具有挑战性;因此,智能可穿戴设备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提供了更加准确、全面的客观数据,使风险评估更具科学、严谨性。
目前各大公司均尝试在智能手表中加入心电监测的功能,Veepoo推出的WatchRIG配备了心电监测应急功能,当用户佩戴后数据出现异常时,设备会及时的进行提醒,能够有效地帮助用户避免突发性心脏疾病。
02糖尿病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敏感性降低,引发血糖控制不佳,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应用智能可穿戴设备治疗糖尿病有多方面的优势,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以及血糖监测。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和移动APP可实现精准营养,对食物摄入量进行实时评估,及时反馈血糖水平,促使患者有意识地控制进餐量和食物种类,实现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为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指导。
年,雅培推出了拥有14天长周期佩戴时间的一款FreeStyleLibre动态血糖监测仪,大大降低了用户使用成本。该产品为单根8mm长针设计,佩戴时基本能做到无痛测量。
03睡眠检测睡眠是人类十分重要的一个生理过程,同时伴随着多项生理参数的变化,如大脑活动、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睡眠稳态受环境、生活习惯、心理精神状况及其他疾病状态的影响,睡眠紊乱见于多种精神障碍。智能可穿戴设备可将睡眠参数与多种生理信号结合,通过复杂的算法预测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利用智能可穿戴设备进行大样本人群研究,有希望阐明睡眠影响健康的机制,实现对健康更好的管理。
随着5G技术的成熟和新兴材料的研发,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便捷性和微型化得到了极大进步,耐磨材料的开发延长了设备使用年限,低功耗电池保证了更为持久的监测时间,造价成本的低廉让智能可穿戴设备逐步走进普通家庭,使更多的人群享受到产品带来的高效、低成本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警的优质技术与服务。
今年卫健委印发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年)》中指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健康”已成为近年来护理事业的发展重点。利用数字化、智能化产品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降低医护人员不必要的工作负荷已成为新一代互联网医疗企业今后发展的重点之一。
义金健康致力于柔性材料与物联网技术的开发应用,为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公司开发的智能监护系统通过蓝牙/5G传输,结合了5款智能可穿戴设备,将体温、心率、心电、血氧、呼吸率、血压和睡眠情况进行整合,实现用户体征数据的一体化智能监测管理。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快速、高效的自我学习和分析能力,提高监测的敏感性,降低错误报警提示的发生率,及时发现用户体征异常情况;从而帮助医护人员减少日常繁琐的检测、录入等工作,提升主动护理与干预效率;无接触式检测更显著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为用户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警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