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知识安继荣谈食管癌的发病因素

文章来源:疾病_日常疾病_日常健康_日常疾病健康指南   发布时间:2020-7-8 12:43:13   点击数: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www.hhlsq.com/
01

安继荣

副主任医师,心胸肿瘤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本科,学士学位,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会员,甘肃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抗癌协会胃癌大肠癌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从事专科工作20余年,在解放军医院、第四医院、医院进修深造,本院肿瘤外科,胸外科学术带头人,擅长肿瘤外科及胸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主持并完成市级科研2項,省级科研1項,荣获年天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坐诊时间:星期一全天

咨询

02

食管癌的发病因素

食管癌是指发生于食管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发病部位以食管中、下段居多,各占食管癌40%以上。以进行性吞下困难,食物反流,咽下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中老年易患本病,我国的80%的患者发病在50岁以后。男性高于女性。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余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每年死亡达15万余人,占据世界食管癌死亡人数的绝大部分。

本病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某些理化因素的长期刺激和食物中致癌物质,尤其是硝酸盐类物质过多是食管癌的重要病因,同时食物中微量元素和无机盐的缺乏、酗酒、抽烟、基因突变、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参与本病发生。

1、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毒素

现已知有近30种亚硝胺能诱发实验动物肿瘤,国内已成功地用多种硝酸盐代谢产物诱发了大鼠的食管癌;同时,我国学者通过降低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内食物和饮水中硝酸盐类物质的含量也降低了高发区内食管癌的发病率。真菌霉素的致癌作用早为人们所注意。我国林州食管癌的研究结果证明,当地居民喜食的酸菜中,含有大量白地霉菌和高浓度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其中包括亚硝胺,食用酸菜量与食管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2、饮食习惯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食物的物理性刺激如粗糙或过硬的食物、过热的食物或液体、食物酸菜、饮用浓茶、饮酒、咀嚼槟榔、吸烟等似与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3、营养因素和微量元素

饮食中缺乏动物蛋白、脂肪、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可引起必需营养成分(如维生素A、B、C、E等)的缺乏,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水及食物中的钼、钴、锰、铁、镍、锌、氟、铝、铜等缺乏,直接或间接的与食管癌的发病有关。

4、霉菌及其毒素

已知食用被串珠镰刀霉、白地霉、圆弧青霉、黄曲霉、交链孢霉等污染的食物,可能与亚硝胺有协同的促癌作用。霉变食物的致癌作用已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实验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以及圆孤青霉、交链孢霉、串珠镰刀霉的代谢产物,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也可能是食管癌的病因。

5、食管损伤、食管疾病及食物的刺激作用

在腐蚀性食管灼伤和狭窄、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食管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为高,这可能与食管黏膜上皮长期受炎症、溃疡及酸性、碱性反流物的刺激导致食管上皮增生及癌变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下端鳞状上皮有时可被柱状上皮替代而形成Barrett食管,Barrett食管的癌变危险平均为1%/年,其癌变率比同龄对照组高30~倍。生活习惯与食管癌的发病也有关,如新加坡华裔居民中操福建方言者有喝烫饮料的习惯,其食管癌的发病率比无此习惯、讲广东方言者要高得多;哈萨克人爱嚼刺激性很强的含烟叶的“那司”,这也与其食管癌的高发有关;酗酒与食管鳞癌的发病有关,烈性酒的危险要大于葡萄酒和啤酒。

6、遗传因素

食管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这与人群的易感性与环境条件有关。在食管癌高发区,连续3代或3代以上出现食管癌患者的家族屡见不鲜。在我国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的调查发现,有阳性家族史的食管癌患者约占1/4—1/2,高发区内阳性家族史的比例以父系最高,母系次之,旁系最低。

7、食管癌基因

近研究发现癌基因(如C-myc、EGFR、CyclineD、int-2、hst-1等)的激活和抑癌基因(如p53、Rb、APC、MCC、DCC等)的失活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fund.net/qt/129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