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外科是外科领域个分支中较年轻的一个学科,主要是以手术治疗心脏病,常见的有: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胸主动脉瘤、心包疾病、心脏肿瘤等;主要手术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心脏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由于手术的难度较大,术前准备及术后恢复都非常重要,故而营养支持就凸显其重要性!
心脏外科手术前给予营养支持的根本目的是维持患者良好的身体状况!
(1)对择期手术的病人,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改善营养状况。
(2)对营养不良消瘦患者,应增加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以期增加体重并提高血浆蛋白水平。
(3)对肥胖的心外科患者,宜给予低能量、低脂肪饮食,降低体重,同时避免体脂过多影响伤口愈合。
(4)对于患糖尿病的心外科病人,需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调整来控制血糖,待血糖稳定后再行手术。
(5)对消化道吸收功能较差、体质消瘦的外科病人,应注意通过营养补充改善一般状况后再行手术。其饮食可按照适宜能量、低脂肪、低膳食纤维、少量多餐的原则给予。
(6)一般手术前12小时应禁食。4小时前开始禁水,以防麻醉和手术进程中呕吐,减少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性,也避免因胃内积存食物过多引发术后腹胀。
手术后,需要保证手术患者营养摄入充足合理,其原则是满足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增加维生素。
心脏手术后的病人一般拔除气管插管后4—6小时后无呕吐可试进水,无不良反应而且肠蠕动恢复良好,可从流质逐渐过度到普食。
(1)恢复进食后,饮食从流食开始,逐步过渡到半流食、软饭和普食。
(2)在整个进食过程中,应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供给营养。
心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途径
(1)口服:包括口服自然膳食和肠内营养制剂。口服途径是外科营养支持途径中最有效、最安全、最合乎生理特点的途径。在病人胃肠道功能良好或基本良好的情况下,均应鼓励病人经口摄食。同时,注意改善膳食的色、香、味、型,以刺激病人食欲。
(2)enteralnutrition(肠内营养,EN):对胃肠道功能允许,但不愿经口进食,或经口进食量不足,或有严重的口腔、食道等疾病或梗阻的病人,可采用tubefeeding(管饲)方式提供营养。
(3)parenteralnutrition(肠外营养,PN):对外科重症病人,包括大面积烧伤、创伤、手术、骨折、重度感染、重症胰腺炎、高位大流量肠瘘、短肠综合征、肠功能衰竭等,当胃肠道功能不允许时,应采用肠外营养途径进行营养支持。其方式可采用中心静脉置管或外周静脉置管。
术后早期病人无法经口进食,可以采取静脉输液的方式给予起码的营养补充,以补充循环血容量、能量和一些维生素、微量元素,保持电解质平衡。
恢复进食后,限制食物中的脂肪,特别是来自动物性食物的饱和脂肪是首要的原则,还应该注意补充充足的蛋白质,含高蛋白又符合低脂肪原则的食物有脱脂奶制品、豆制品、一些禽类(去皮)和鱼肉。粮谷制成的半流质食物(粥、汤、藕粉等)适合作为能量主要来源。
科室动态:“医院临床营养科”将于年10月09医院门诊大厅进行“关爱老年人”的重阳节义诊活动,相关信息可在底部阅读原文查看。
云南省二院临床营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