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引发鱼类疾病的五种因素

文章来源:疾病_日常疾病_日常健康_日常疾病健康指南   发布时间:2021-6-20 13:35:17   点击数:
  

一、病原

在疾病流行季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及水体有害有毒浮游生物都可造成鱼类发病。所以,当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鱼体后,即可引起各种传染性疾病,这类疾病的特点是发病快,来势猛,死亡率高;当原生动物、吸虫、绦虫、棘头虫、小瓜虫、甲壳类等动物性病原体侵袭鱼体后,会引起各种侵袭性疾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寄生虫病’。

  二、生产操作

  1、机械损伤:在拉网、倒池、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易造成鱼体损伤,引起伤口寄发性细菌或真菌感染。

  2、放饲管理:放养密度过大,水体环境负荷加重,水体环境不稳定;投喂量过大或投喂激素量太高的饲料,容易造成鱼前期生长过快、免疫系统发育不良或免疫机能差;化学物质、农药、化肥随水流入鱼池,可能引起鱼的中毒病死亡。

  三、敌害生物

凶猛鱼类、吃鱼鸟类、水蛇、水生昆虫及幼虫,作为敌害生物的同时又是多种致病生物的携带者,如:龙虱和幼虫水蜈蚣均可伤害到幼鱼;青苔、湖淀等也会困死幼鱼。

  四、鱼种品质

鱼种优良,体质健壮,抗病力强,患病率低。反之,鱼种差,营养不良,体质弱,对外界环境变化和病原侵袭等情况下鱼就容易患病。不同种或同种的鱼体抗病力不同,这与其性别、鱼龄、食性、营养状况、机体结构、抗药性等都有关系。

  五、环境因素

  1、水温变化:鱼是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外界的环境条件而变化。在水温急剧升降时,鱼体会消耗部分能量来抵御环境的变化,导致鱼体及免疫力下降,很容易造成身体病理变化。所以水体的各种理化因素对鱼类的生活、生长、繁殖具有特殊作用。如:鱼苗在下塘时一般要求池水温度相差不超过2℃,鱼种不超过4℃,否则温差过大可能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冬季池水恶化,鱼上浮贴冰冻伤,会造成冻伤部位寄发性细菌或真菌感染。

  2、水质变化:水质的好坏是能否养好水产动物的关键所在,好的水体包括适宜的化学指标(PH、氨氮、亚硝酸盐、溶氧、硫化氢等),适宜的水体生物量(浮游生物、有益菌等),适宜的有机质含量。而水体中的有毒物质铅、汞、锌、铬、铜、农药等容易引起鱼患病和死亡。

重庆"永川水花"近期供应水花及苗种品种与价格

重庆"永川水花"二〇一七年供应水花鱼苗鱼种及品种和价格(更新)

方法:搜索或点击长按下面图中本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fund.net/wgk/15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