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查阅TMT行业数据
(图片来源:GettyImages)
“你现在在想什么?”Facebook每天都对它的17亿活跃用户提出这样的问题。同时,这也是无数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和律师在接待病人和当事人时问的第一个问题;当我们看到一位朋友或家人精神状况不佳时也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的活动往往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提供了极端详尽的信息,足以让第三人依此窥探我们的内心世界。许多从事精神健康的专业人士已经开始研究如何根据上述信息触摸个人、社群、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情绪脉搏”。
你在社交媒体上发的帖子会暴露哪些秘密?
我们发出的帖子类型,以及发帖的频率比帖子的具体内容更能暴露我们的身份以及生活状态。美国对个Facebook用户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性格外向的人群会更多上传有关其社交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内容,并且发帖频率更高;缺乏自信的人群则会更多上传关于伴侣的内容;精神疾病患者上Facebook是为了自我验证并引起他人注意;而具有自我迷恋倾向的人群则更多地使用状态更新功能炫耀他们的成就,并用一种抒情式的语调描述他们的节食和锻炼计划。
另一项研究表明,自我迷恋者和精神病患者会上传更多的自拍照,而喜欢用修图软件修饰自拍照的人则更缺乏自信。
社交媒体能否治病?
(图片来源:iStock)
所有曾经在Facebook上发帖发泄心中烦闷,或者在凌晨三点在Twitter上发布情绪阴暗的推文的人都知道,社交媒体具有自我治疗不良情绪的效用。
然而,对着虚拟空间大喊大叫是否有可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只会让你的问题更加严重呢?墨西哥城墨西哥精神健康及性别中心(CenterofMentalHealthandGenderofMexico)对此的答案是肯定的。该中心曾经对公民发出警告,在Facebook上倾诉自己的痛苦不幸绝非正规心理疗法的廉价替代品。
但是,即便是虚拟空间里也有人在倾听,甚至能帮上忙。例如,有科学家正在研究人们的Facebook状态更新或Twitter推文是否能够预示该用户的自杀风险。
由海伦·克里斯蒂安森(HelenChristensen)领导的澳大利亚黑犬研究所,最近利用计算机程序对含有自杀相关词汇的推文进行了2个月的跟踪监控,并通过人工手段和软件程序筛选出了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