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报道了多起心血管意外事件,令人惋惜之余,引发社会 据了解,进入夏季以来,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人数一直居高不下,最高时达到62人,而仅7月10日一天就新收了14人,创下了该科成立以来的住院高峰及新收记录。
在大家的常识里,心血管疾病一般是冬季的高发季节,为何炎炎夏日,心血管疾病也容易发病或加重?医院心血管内科王文会副主任医师指出,由于天气炎热,人体体表血管明显扩张,血液集中于体表,心脏、大脑血液供应量相对不足;加之若从室外进入空调房间时,由于气温骤降,血管收缩,可导致血压升高,血压波动使心脑血管疾病加重,诱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另外,高温天气出汗多,容易造成身体大量失水,血液凝固性增高,易形成血栓,从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
同时,炎炎夏日,尤其是闷热潮湿的“桑拿天”,对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适应能力较差,进食过凉的饮食后,人体不能适应温差,可能导致短时间内心血管遇冷骤然收缩,使心脏、大脑等脏器的耗氧加剧,引发血压波动,从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意外,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据介绍,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斑块破裂,致血栓形成、冠状动脉堵塞,使一部分心肌失去血液供应而坏死的病症,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于中年以后,发病时有剧烈而持久的性质类似心绞痛的前胸痛、心悸、气喘、脉搏微弱、血压降低等症状,服用硝酸甘油无效,可产生严重后果。“心电图和心肌钙蛋白检查对心梗诊断有重要价值,发病后应立即进行送院监护救治。”
王文会也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良生活方式如饮酒、吸烟、肥胖、运动减少等使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攀高及呈年轻化趋势。“我院心血管内科曾收治一例29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好转出院。”
那么,高温天气,如何让心血管疾病患者安全度过,减少预防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高温天切不可只图一时痛快和舒服而牺牲健康。”王文会建议:
1、饮食不要贪凉,贪快,尤其是越感觉热时越不宜喝冰冻饮料、进食冰凉食物。饮食温度应适中,太热太冷都会给血管调节机制带来巨大压力,一旦超出承受范围,就会引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2、进食不宜过饱。进食太多会加剧胃肠工作负担,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清淡饮食为主,避免进食过于肥腻、辛辣的食物,及时补充水分。
3、合理使用空调。一般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10度为宜。室内温度最好不要低于25度,老人所在的室内温度可适当高一点,不要用风扇对着吹。从高温的户外进入室内后,要先缓上几分钟再进入且不要对着空调直吹。去商场、饭店等冷气很足的地方时,可提前备好一件薄衣服,以防受凉。
4、合理运动。每天适当出些汗是正常的,这是保护机体温度平衡的有效防御机制,切勿担心出汗而一天待在空调房内。
5、保证充足的睡眠。
6、控制危险因素:长期服药物控制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戒烟,保持正常体重。另外,许多病人误以为夏季高温下血管扩张,血压会自行下降,心血管疾病发作的机率会降低,因此放松了原有的降压等药物治疗,结果导致血压增高,增加发作的危险。
7、控制情绪,避免精神紧张。
总体上说,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高温天同样要注意提防心血管病急性发作,如有不明原因疼痛、胸闷等不适症状,请及时就诊。
(心血管内科/文)
专家简介:王文会
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10余年,现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佛山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秘书,脑心同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心病科重点专科秘书、教学秘书、科研负责人,有较强的科研和工作能力。
近5年来先后发表医学论文18篇(第一作者8篇,第二作者10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3篇。承担并完成1项佛山市卫生局课题;目前承担1项佛山市科技局课题。协助科主任完成广东省科技厅课题2项;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3项;科研成果获佛山市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均为第二申请和完成人。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脏神经症以及眩晕、心悸、胸痹等疾病,能独立开展冠脉造影术,能协助开展冠脉支架植入术。独立完成心肺复苏术、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电除颤和同步电复律治疗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危重病的抢救,且医德医风良好,多次获“医院先进个人”、“科研积极分子”、“优秀带教老师”和“优秀党员”称号。
开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一、三下午
开诊地点:1号楼2层心血管内科1号诊室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推进广东佛山再创新局”:点击“阅读原文”有相关精彩H5。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