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王安石王德用传附

文章来源:疾病_日常疾病_日常健康_日常疾病健康指南   发布时间:2024/5/11 14:47:31   点击数: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王安石《王德用传》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公讳德用,字元辅,其先真定人也。至道二年,太宗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公年十七,自护兵当前,及归,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至隘而阵。令之曰:“至吾阵而乱行者斩。”至阵,士卒帖然以此行。继迁兵相随属,左右望公,莫敢近。大中祥符元年,男子张鸿霸聚党界中为盗,朝廷以名捕,久之不得。公以毡车载壮士,伪服为妇人,诱之于野。于是鸿霸与其党三十二人皆得,朝廷以为能。天圣三年,知康信军。城坏,公使禁军为筑,筑者久之,而无敢窃言望公使己以非其事者。城成,天子赐书奖谕。公于朝廷临义慷慨信无所顾计至于亲戚故旧待之亦皆当理而有恩故人为人求官于公公问其得谢几何故人辞穷以实对公亦不拒也归而使家人以银与之,曰:“尔所求者在此矣。官非吾有,不可得。”明道三年,同知枢密院事。宝元元年,李元昊叛,公尝请将以捍边,天子不许,曰:“吾以公谋,可也。”卒所以镇抚捍治者,亦多公计策。庆历二年,契丹使使求周世宗所取三关故地,聚兵幽、蓟,为若侵边者,移公判定州,兼三路都部署,听以便宜从事。公至定州,则明赏罚以教战。契丹使人来觇,或以告,劝公执杀。公置之不问,曰:“吾视士卒皆乐战,可用矣。使彼得归,以告其主,是伏人之兵以不战也。”明日,大阅于郊,公提梓鼓誓师,进退坐作,终日不戮一人而毕。乃下令:“具楼粮,听鼓于中军,将尽以汝行,唯吾其所向。”契丹闻之震恐。已而天子密诏,问公方略,公上书,论近世用兵之失与今所以料敌制胜之方,甚备。会兵署,徙公知陈州。皇祐二年,进封冀国公。公威名,虽老矣,尚为四夷所惮。而天子亦贤公,以为可属大事也。嘉祐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天子至其第,为之罢朝一日。又为之素服,发哀苑中。

(王安石《临川文集·王德用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于朝廷临义慷慨/言无所顾计/至于亲戚故旧/待之亦皆当理而有恩/故人为人求官于公/公问其得谢几何/故人辞穷/以实对/公亦不拒也/

B.公于朝廷临义慷慨/言无所顾计/至于亲戚故旧/待之亦皆当理而有恩故人/为人求官于公/公问其得谢几何/故人辞穷/以实对/公亦不拒也/

C.公于朝廷临义慷慨/言无所顾计/至于亲戚/故旧待之亦皆当理而有恩故人/为人求官于公/公问其得谢几何/故人辞穷/以实对/公亦不拒也/

D.公于朝廷临义慷慨/言无所顾计/至于亲戚/故旧待之亦皆当理而有恩/故人为人求官于公/公问其得谢几何/故人辞穷/以实对/公亦不拒也/

1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枢密院,古代掌管军国机务和兵防边备等事的中央机构,其长官为枢密使、知院事,辅佐皇帝执掌兵权。

B.路,古代的行政区域名称,宋代在州和县两级行政单位的基础上设置,是比“省”更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

C.誓师,一般是统帅在军队出征前或作战时为激励将士战斗意志举行的,文中则是在阅兵操练时举行的。

D.国公,封爵名,被封者一般是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位次于王而高于郡公;“国公”前面所冠的多是封邑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德用善于治军。他在讨伐叛军的归途中严军纪,肃军容,避免祸乱;他在定州大阅兵,亲誓师,威慑敌国。

B.王德用足智多谋。他令人乔装引诱张鸿霸等人并将其抓获;镇守边关时,皇帝下发密诏向他请教御敌方略。

C.王德用关心国事。李元昊叛乱时,他主动请缨,虽未能成行却仍积极为捍边出谋划策,深受戍边将领称赞。

D.王德用威盛德高。纵使到了暮年,四方蛮夷依然畏服他,皇帝依旧认为他可堪重用;他去世后,皇帝停朝哀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继迁兵相随属,左右望公,莫敢近。

(2)公上书,论近世用兵之失与今所以料敌制胜之方,甚备。

14.明知契丹派人前来刺探军情,王德用为何置之不理?请简要概括。

10.A11.B12.C

13.(1)李继迁的兵紧紧跟随着他们,他(或李继迁)身边的人望着王德用的军队,没有人敢靠近。

(2)王德用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议论近代指挥战争的失误和如今用来分析判断敌情、制定获胜之策的方法,很完备。

14.(1)士气高昂,可以一战,无虑刺探;

(2)即便刺探到军情,也能震慑敌军,不战而屈人之兵。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王德用在朝廷里经常面临大义就意气慷慨。说话也什么都不顾计。对于亲戚和朋友,对待他们也都合理且有恩。朋友替人向王德用求官,王德用问他从中得到了多少答谢的东西,朋友无话可说,就把实情告诉了王德用,王德用也没有拒绝他。

“亲戚”“故旧”共同作“至于”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有恩”指的是对“亲戚故旧”,“故人”应作下一句的主语,“故人”前面断开,排除B。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B.“是比‘省’更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错误。宋无省级行政区划,且无更高一级。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深受戍边将领称赞”理解错误,原文“卒所以镇抚捍治者,亦多公计策”的意思是,最终用来镇守防御边关的办法,大多都是王德用的计策。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随属”,接连、连续;“左右”,身边的人;“莫”,没有人。

(2)“上书”,进呈奏章;“所以”,用来……的;“备”,完备。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吾视士卒皆乐战,可用矣”意思是,我看士兵们都想要战斗,可以用来一战。据此概括出:士气高昂,可以一战,无虑刺探;

“使彼得归,以告其主,是伏人之兵以不战也”意思是,假使他们能回去,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君主,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啊。据此概括出:即便刺探到军情,也能震慑敌军,不战而屈人之兵。

参考译文:

王公德用,字元辅,他的祖先是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以南)人。至道二年,宋太宗派出军队出兵讨伐李继迁叛乱,王德用时年十七岁,亲自在前面统率兵马,等到返回,将要到达险要的地方,王德用认为军队聚集在险要的地方士兵就会争着抢先,势必造成混乱,出现混乱而李继迁攻打我军,我军必败。于是来到险要的地方布阵。命令道:“到了我的阵前胡乱行动的人,斩!”到了阵前,士兵们秩序井然地行军。李继迁的兵紧紧跟随着他们,他身边的人望着王德用,没有人敢靠近。大中祥符元年,有个叫张鸿霸的男子在辖境内为盗,朝廷公开名字通缉他,很久了没抓到。王德用用毡车载着壮士,穿上伪装扮作妇人,把他们诱骗到野外。于是张鸿霸和他的党羽三十二个人都被抓了,朝廷认为王德用很有才能。天圣三年,担任康信军知军。城墙塌坏了,王德用派禁军修城墙,修城墙的人认为时间太久了,却没有敢私下里说怨恨王德用让自己干了不该自己干的事情。城墙修好了,天子赐予诏书奖励。王德用在朝廷里经常面临大义就意气慷慨。说话也什么都不顾计。对于亲戚和朋友,对待他们也都合理且有恩。朋友替人向王德用求官,王德用问他从中得到了多少答谢的东西?朋友无话可说,就把实情告诉了王德用,王德用也没有拒绝他,回到家中让家人拿着银子给了朋友,说:“你想求取的东西都在这里。官职不是我自己所有的,不能给你。”明道三年,担任知枢密院事。宝元元年,李元吴叛乱,王德用请求率领士兵捍卫边关,天子没有答应,说:“我用您来出谋划策,就可以了。”最终用来镇守安抚边关的办法,大都都是王德用谋算策划的。庆历二年,契丹派使者讨求周世宗夺取的三关旧地,在幽州、蓟州聚集士兵,像是要侵略边关,朝廷调用王德用主观定州,兼任三路都部署,同意他便宜行事。王德用到了定州,就明确奖赏和惩罚来训练士兵。契丹派人前来侦查,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王德用,劝王德用抓住杀掉。王德用置之不理,说:“我看士兵们都想要战斗,可以用来一战。假使他们能回去,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君主,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啊。”第二天,在郊外大阅兵,王德用拿着鼓槌擂鼓誓师,将士们前进后退坐起止行皆有章法,一整天不杀一个人就结束了。于是下令说:“准备干粮,认真听从中军传出的鼓声,我将让你们尽力前行,只要向着我的方向(前进)。”契丹听说了震惊惶恐。不久天子下发密诏,向王德用请教方法谋略,王德用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议论近代指挥战争的失误和如今用来分析判断敌情、制定获胜之策的方法,很完备。正值战事结束,迁官做了陈州知州。皇佑二年,进封为冀国公。王德用有威名,虽然年老,依旧被四方蛮夷忌惮。天子也认为王德用很贤能,认为可以托付重要的事情。嘉佑九年,王德用进封为鲁国公。第二年二月辛未,王德用因为患疾病而死。天子到他的府宅哀悼,为他停朝一日。又为他穿上丧服,在宫苑中举行哀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fund.net/wkjb/18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