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科研领域的小伙伴虽然实验做的不错,但一到写论文时候就头疼。也常有工作明明很出色,最后因为语言问题被审稿人直接毙掉的情况。
大家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自己写的文章,总是很“中式”。
英文毕竟并非母语,有的期刊对语言表述又有很高要求,很多国内的研究者用尽全身功力,最后的成稿却仍然质量一般。
当然,现在有很多软件可以帮助你修改润色自己的SCI论文,比如单说语法检查改错软件,我们之前的文章里就推荐过不少,比如——
GrammarlyWhiteSmokeStylewriterLudwig这些软件各有千秋,大家可以查看我们之前的文章学习一下使用方法。另外,还有很多帮助改善语言的工具,比如学术语料库ManchesterPhrasebank,或者集语法修改和学术语料库于一体的神奇软件Writefull等等。
但是,尽管语法修改软件功能很强大,但毕竟是按照既定语法规则和其他文章素材库所学到的“规则”来实现修改文章的,它没办法对你的语言进行重新规划,没办法去掉不合时宜的句子或者添加补充内容。
这就好像一篇小学生的作文,再如何润色词汇修改语病,也达不到高考作文的要求。所以,软件虽好,但真正想要避免写出中式英语的SCI论文,尽可能地本土化标准化,我们还是得从修炼内功开始。
改善“中式”英语,从改变思维开始大家说起来自己的表述往往很“中式”,其实这是十几年学习英语养成的习惯。很多时候我们表述不够地道,不仅仅是因为用词不准确或者太低级(这当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还因为我们在表述的时候从逻辑和思维上就已经不够地道了。
英文和中文在表达方式上的区别不仅仅是语法,更重要的是一种表述思维逻辑。比如我们想要说一个结论,天然的想要首先说明白这个结论中涉及的东西是什么。比如我想表达,“联合用药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疾病策略”,我会首先明确什么叫“联合用药”,我会这样写:
Usingmultiplemedicationsintherapyiscalleddrug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