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内经·灵枢》上称:“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
阳气不足最直接的表现为身体不能维持恒温,常态下表现为基础体温下降,致使气血运行速度变慢,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下降,一些病理产物(如痰饮、瘀血、结石等)不能及时排出而瘀积成疾。如果阳气稍有不足,人体功能基本能维持,但人会有肥胖、手脚冰凉、腰酸背痛等各种不适症状。
如果阳气不足程度加剧,人体基础体温就会进一步下降,在一些原有旧疾、旧伤或先天缺陷处瘀积堵塞现象更为严重,致使这些部位生理功能明显失常,因其堵塞部位与程度的不一样而外在突出表现为某一部位的病变。癌症只是堵塞程度更为严重。如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脉象上均显示肝部有堵塞,只是堵塞程度逐次加深。癌症则可称为“寒凝重症。”
阳气不足表现症状
①脸色青黑晦暗,无光泽,或面色黧黑。
②抵抗力下降,怕风怕冷;容易感冒或喜喝热茶、热汤;来例假时腰背部发凉发酸。
③慢性腹泻,大便稀薄或不成形。
④消化不良或者营养不良。
⑤容易出汗、心慌气短、夜间多尿。
⑥精神萎靡不振,少气懒言等运动则心慌气短。
⑦女性月经不调、男性阳痿早泄。
阳气不足的原因
由于人体消耗的阳气超过了补充的阳气量,致使人体阳气总量低于维持正常运转所需。(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