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台湾,很多人都希望听JT叔叔讲《伤寒论》,为了让彼此找到真爱,JT叔叔在开讲前,开诚布公地告诉大家,其实《伤寒论》也有治不好的病噢~~众人听了一愣,反问:“什么病?”
因此JT叔叔在正式讲授《伤寒论》之前,为大家介绍了当今社会几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结构问题(救世主情结、躁郁症、紧张兮兮的心理医生、修道病乃至心理变态),于是便有了《修道病——厥阴病心理学及道家的对治之法》这门课程。
身心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如果心理上的问题持续作怪,那么就算是再出神入化的医生,恐怕也很难彻底治愈身体疾病。
真正的疗癒,是要从疾病之中,看到它透过肉体呈现出来的象征意义,去搞清楚:“我肉体发生了这样的现象,到底意味着我内心发生了什么事?”这才是疗癒非常重要的一点,而不是吃药。
——JT叔叔
一起学习《修道病——厥阴病心理学及道家的对治之法》吧!教你认知自我的心理结构,获取身心健康的秘诀,做一个向内求的智慧之人。
年过而立,面对复杂的家庭、工作关系,纠结的欲望、压力、情志……我们都会开启寻求心灵平和的思考,这也是人生学习的必经阶段,祝你在此门课程中有所收获!
救世主情结的形成在于那人一开始在他生命的设定上,有一种“我不够好,所以我必须要做一点什么事来赎罪”的观念。在这样一种信念的驱使下,当他看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很容易倾向于奋不顾身的去帮别人。即使自己有一些还需要做的事情,或能够让人生更快乐的事情,可他都会先放着不顾,忍不住以帮助别人为优先。而在帮别人的时候,就会同时同等地增强这两个“伟大的自己、有罪的自己”信念群,而产生情绪。人的情绪不见得是凭空而来的,是有信念造成的。那些怀疑、不能信赖的事情,其实就是他的信念造成的、心理创伤造成的。当然,这个因果关系反过来的情况也是有的。一个人的某种感受、情绪、如果太激烈、太持久了,他也会产生用来“合理化”这种感受的信念。比如说受虐者当久了,反而会认为“自己活该”之类的。
当一个人在做救世主、或者说奋不顾身的助人的时候,他就会同时增强两个面向的信念:首先是,我在帮你的时候,这个行为会带给我一种感觉——“我不需要,而你需要”,所以“我是优越的”,我是一个施舍者,所以会有一种优越感,可以得到自我满足。可是呢,因为把宝贵的时间花在了别人身上,又会有一种感觉“你值得、我不值得”,所以会有“我好贱”的感情。常年地以自我优越跟自我卑贱的感情互相代偿、互相加强。躁郁症的人一开始因为所接收到的道德观念,在自我批判之下,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差劲的人。因为觉得自己很差劲,就会很努力的想表现的让别人说他好,藉此说服自己觉得自己是很好的。
救世主情结是两个信念群同时增幅:我又伟大、我又可怜,悲凉与伟大同时并存。躁郁症是摆荡型的,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就是最厉害的人,有的时候觉得“我真烂,我去死了算了”,两者交互出现。
救世主情结的难,在于他的感受上,“我优越”的爽感,跟“我低贱”的悲感,刚好是正负中和的,所以他本人不见得会很清楚的感受到自己“其实内在有两种不同的情绪”,他可能会自以为是平静的:虽然是带有高度摩擦、紧张和厌力的平静(其实这样也就是不平静)。
躁郁症的难在于他上瘾于“伟大的自己”——他停不下来。躁郁症的人常常会陷入低潮,在家里面偷偷的哭,但在外面会积极表现,希望得到别人的夸赞。一个躁郁症的人,多半总是小瘪三,因为在社会结构中,他无能往上爬——自己无能,所以会常常陷入低潮,但是又渴望得别人的尊重,所以积极表现,但整体上是无能的。躁郁症的人,在制造那个高兴的时候,在结构上他其实同时也在制造那个忧愁,只是高兴的爽感是当下享受到的,忧愁的悲感是拖过隔夜才慢慢从人生之中展现出来的。如果他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高兴的爽感,他就会转向内求——从“犯错”的等级,“升级”的造业的等级——去很用力的追求心灵上的修养跟道德的完美。如面对新闻“小孩打母亲”时,会语重心长,悲天悯人的感叹:“可怜世上芸芸众生,沉沦业海,不知醒悟……可悲!”这比别人的夸奖要美好的太多,那个爽度是不同次元的,完全超然于芸芸众生之上的一种优越感。这就从躁郁症的患者进阶到“修道病”了:他没有发现,他修道,是为了求取这个藐视众生,“同情”众生的快感,所以就努力修道。陷入修道病的状态,中医是没有用了,什么药都没有办法。
欢迎点击,前往微店了解《修道病——厥阴病心理学及道家的对治之法》课程详情,听台湾JT叔叔幽默风趣,醍醐灌顶般的心灵疗愈之法。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