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至年6月因过敏症状在我院过敏免疫科就诊的患儿例,其中男例,女例,年龄范围6个月至17岁。根据临床诊断分成6组:特应性皮炎组(例)、过敏性胃肠炎组(37例)、过敏性结膜炎组(77例)、过敏性鼻炎组(例)、哮喘组(例)、混合过敏性疾病组(同时患2种及以上过敏症,例)。各临床诊断均符合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均做SPT,阳性对照:1g/L组胺(德国Allergopharma公司提供);阴性对照为生理盐水。由专科护士操作,取上述变应原试剂依次滴在患儿双前臂掌侧或背部皮肤,用一次性消毒点刺针垂直轻刺在液滴中(以不出血为度),5min后拭去残留液,20min后观察并记录皮肤反应。所有受试者SPT前7d均停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
参照点刺液试剂盒说明,以变应原试剂所致的皮肤风团或红晕大小为标准,阳性对照需大于阴性对照疹团直径3mm。皮肤反应强度与阳性对照相似为(3+),皮肤反应较阳性对照强为(4+),较弱为(+)或(2+),(+)以上即作为阳性来统计。(3+)和(4+)定义为强阳性反应。
结果不同过敏性疾病患儿的年龄分布
特应性皮炎组的中位年龄为0.9岁(范围0.5~11岁),其中≤3岁患病的人数占84.3%;过敏性胃肠炎组的中位年龄为1岁(范围0.5~7岁),其中≤3岁患病人数占83.8%;过敏性结膜炎组和过敏性鼻炎组的中位年龄分别为6岁(范围2~15岁)和6岁(范围1~17岁),哮喘组的中位年龄为6岁(范围0.8~14岁),3组均以4岁以上儿童占多数;混合过敏性疾病组的中位年龄为6岁(范围0.6~15岁),4岁以上儿童占多数。各个过敏性疾病组年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过敏性疾病患儿的过敏原阳性率情况
例患儿的过敏原阳性总检出率为82.0%,阳性率最高的前两位吸入过敏原是粉尘螨(68.1%)和屋尘螨(53.5%),阳性率最高的前两位食物过敏原是牛奶(5.0%)和鸡蛋(4.8%)。
例患儿的过敏原构成[n(%)]
不同过敏性疾病患儿致敏的过敏原比较
不同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种类的比较[n(%)]
讨论儿童时期主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特应性皮炎以及食物过敏。本研究显示,阳性率最高的吸入性过敏原前两位是粉尘螨(68.1%)和屋尘螨(53.5%);阳性率最高的前两位的食物过敏原是牛奶(5.0%)和鸡蛋(4.8%),与既往文献报道一致。本研究中,特应性皮炎组和过敏性胃肠炎组的中位年龄在1岁左右,以≤3岁的儿童为主,而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哮喘和混合过敏性疾病组的中位年龄在6岁左右,以4岁以上儿童多见。在过敏原数量的分布上,特应性皮炎组和过敏性胃肠炎组以1种过敏原阳性为主,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哮喘和混合过敏性疾病组均以两种过敏原阳性占多数,说明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合并过敏性疾病的增多,过敏原阳性的种类也增多。婴儿期发生特应性皮炎是发生IgE介导的食物过敏的危险因素,2岁以下儿童如果早期发生特应性皮炎或者患有严重特应性皮炎均应考虑食物过敏,并推荐做食物过敏评估。但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过敏性胃肠炎组的SPT阳性检出率较低(59.5%)。部分特应性皮炎患儿在临床病史中也显示,虽然牛奶SPT阴性,但回避普通配方奶粉改氨基酸配方后,皮炎症状获得明显改善。其原因可能与部分患者是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有关。因此,对于特应性皮炎和(或)过敏性胃肠炎的婴幼儿患者,如果症状呈急性发作,绝大多数病例的诊断只需结合明确的临床病史和SPT阳性结果,不需要进一步的口服激发试验。但对于食物过敏原SPT阴性的这类疾病患者,也不能完全排除食物过敏的可能性,可进行可疑食物的饮食回避和再导入。NICE指南也建议:对于6个月以下、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非母乳喂养的患儿应提供6~8周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奶粉取代普通配方奶粉。既往研究证实,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可能累及多系统。本研究显示,除外同时患特应性皮炎和过敏性胃肠炎的婴幼儿患者,大多数混合过敏症患者临床表现为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和哮喘,4岁以上儿童多见,以吸入性过敏原阳性为主,最常见的强阳性过敏原是粉尘螨和屋尘螨。因此,对有过敏家族史,越早发生特应性皮炎和越严重的特应性皮炎、合并消化道症状、对治疗效果不佳、伴生长发育落后的患儿应优先考虑食物过敏。对4岁以上的混合过敏症患者,则吸入性过敏原致病的可能性更大。综上所述,儿童时期主要的过敏性疾病中,阳性率最高的前两位的吸入过敏原是粉尘螨和屋尘螨,阳性率最高的前两位的食物过敏原是牛奶和鸡蛋。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合并过敏性疾病的增多,过敏原阳性的种类也增多。特应性皮炎和过敏性胃肠炎患者以婴幼儿为主,鸡蛋和牛奶为主要过敏原,粉尘螨也是特应性皮炎的主要过敏原之一。过敏性结膜炎、鼻炎、哮喘患者和混合过敏症患者以学龄儿多见,尘螨为主要过敏原,食物过敏引起者少见。对于患过敏性疾病儿童,建议首选SPT进行过敏原评估。由于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SPT结果应密切结合临床病史进行解读,如SPT结果和临床病史不符合,可以进行各类食物和吸入性过敏原的激发试验排除SPT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以上全文摘自《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第17卷第9期年9月长按上方指纹树自动识别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皮肤医院白癜风会传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