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是人体的重要代谢器官,首先它可以排出机体多余的毒素,像我们每天代谢会产生一些代谢废物,比如尿素、肌酐、尿酸等等,这些物质都是经过肾脏来排泄的,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肾脏可以维持我们机体的水平衡,人体每天都要摄入水分,肾脏就可以把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去,保证水的平衡,如果这个平衡被打破,病人可能就会出现水肿甚至心衰的风险。
肾脏还有保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的作用,肾脏可以把机体的钾酸性这些物质进行排泄,所以在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方面,以及电解质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然肾脏还有内分泌的功能,肾脏可以产生促红素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另外可以促进活性维生素D的生成,所以在钙磷代谢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出肾脏除了有排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的作用之外,它还有内分泌的功能。
肾病的发展有三个阶段
——炎症反应期
简单来说,就是肾脏内部损伤以免疫性炎症损伤为主的时期,这个时期肾小球硬化比例较小,血肌酐尚未升高,主要表现为尿蛋白和血尿。
在此期间,最重要的指标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中实质回声是否增强,血流信号是否减弱。
尿蛋白的定量代表肾脏炎症反应的强度,尿蛋白定量越多,肾脏炎症反应越严重,肾损伤的速度越快。
反之,尿蛋白越少,肾脏的炎症反应越轻,肾脏损伤的速度越慢,如果尿蛋白定量控制在0.5g/天以内,几乎不会影响肾功能,因此,尿蛋白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影响肾脏疾病的预后。
这里有一个误区,之前已经提过了,比如尿蛋白一直是2+,说明病情不稳定,但是炎症发展速度稳定,除非尿蛋白转阴,或者尿蛋白定量控制在0.5g/天以内,才算稳定。
尿蛋白的重要性在这个时期可以延伸,当血肌酐μmol/L、肾长9cm、肾小球滤过率45ml/min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尿蛋白控制度的意义要比血肌酐重要得多。
比如尿蛋白减少一半以上,即使血肌酐增加几十,也不用太担心,尿蛋白少了,血肌酐在很多情况下还是可以降低的,或者上升速度会大大减缓,如果只一味的降低肌酐,不考虑尿蛋白,即使短期内肌酐降低一点点,后期也会发展的更快。
因为肌酐只是一个结果,炎症损伤肾小球的结果,尿蛋白代表肾小球炎症的严重程度,这就是原因。
如果肾脏彩超中实质回声增强,如果肾脏的炎症反应不重,说明肾小球已经开始硬化,或者肾小球硬化的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在彩超中表现为实质回声增强。
——纤维化期(肾衰竭期)
纤维化阶段是指肾小球硬化比例较大,血清肌酐显著升高(μmol/L),肾脏体积显著缩小,主要表现为体内各种毒素显著增加,出现各种并发症。
纤维化是不可逆的阶段,肾功能的逐渐恶化是不可避免的,这一时期的治疗重点是控制并发症,保护好心、脑、肺等重要器官,延缓病情进展。
这个时期要注意的重要指标是血压、血红蛋白(代表贫血程度)、甲状旁腺激素(中分子毒素,可引起骨病)、心功能(心电图和射血分数)、二氧化碳(代表酸中毒)、电解质(钾、钙、磷)和体内毒素水平(主要是尿素氮)。
上述指标的稳定性和顺应性与肾功能的进展和患者不适的缓解有关。
即使在这个时期,我也没有提到大家最关心的肌酐,首先,肌酐只是一个结果,不是原因。其次,由于肌酐的升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上述指标的控制有利于延缓肌酐的升高,控制不好则会加快肌酐的升高。
最后,肌酐的毒性真的很小。大家可能都见过肌酐多的病人没什么感觉,但上述对尿素氮的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