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慢性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其生物作用异常而导致的糖代谢紊乱疾病,患者的主要特征为高血糖。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
在我国,2型糖尿病较为多见,其他类型的较为少见。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为主要病征的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
糖尿病患者可合并多种的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HS);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糖尿病足病。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异常升高,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严重紊乱,从而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常见诱因包括急性感染、胰岛素不适当减量或突然停用、饮食不当、胃肠疾病、脑卒中、心肌梗死、手术、创伤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通常较急,在发病前可见多尿、烦渴多饮、乏力等症状的加重,失代偿期可见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嗜睡等,呼吸深而快且呼出的气体中有烂苹果的味道。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见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干燥等严重缺水的症状。到了晚期则会表现为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最后进入昏迷状态。
2、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HS)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是糖尿病一种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可见严重高血糖、血浆渗透压升高、脱水、意识障碍等表现,但不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的起病较为隐匿,一般需要1-2周的时间才可见明显症状,但常出现口渴、多尿、乏力等糖尿病的症状,或原有症状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厌食。
3、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指由于糖尿病而引起的慢性肾脏病(CKD),病变可累及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等。该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年龄、血糖、血压等,患者会出现肾脏结构的改变和功能障碍,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症状。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其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长、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没有及时进行眼底检查等。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突然丧失视力、视网膜剥离、视网膜前或玻璃体出血、虹膜红变,则应及时到眼科就诊。
5、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和血糖的控制、肥胖、糖尿病病程等因素有关。其分型包括弥漫性神经病变、单神经病变、神经根神经丛病变,患者可有双侧远端对称性整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上眼睑下垂、面部疼痛、近端肌无力等表现。
6、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下肢动脉狭窄或堵塞。该病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升高,少数患者可有间歇性跛行的表现。
7、糖尿病足病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一个非常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严重者需要截肢治疗甚至可导致死亡。糖尿病足病的患者足部可出现感染、溃疡、组织受损、坏疽等,常伴有下肢神经病变和(或)周围动脉病变(PAD)。
由于糖尿病可诱发多种的并发症,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治疗的同时还应注重自我管理。
首先,要科学饮食,有意识地限制糖分的摄入。其次,要配合合理的运动以控制体重,增加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与利用。同时还要监测血糖的变化。另外,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失落等不良情绪,影响病情或治疗,所以还需要注意对心理的护理,有需要者可寻求精神心理科医生的帮助。
结语
糖尿病是一种较为高发的慢性病,且发病人群也越来越广泛,逐渐呈低龄化,所以平时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控制饮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而如果确诊糖尿病,则应遵医嘱用药控制,做好自我管理,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自身的生活或生命质量。
参考资料:
[1]王成元,张瀚元.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30):32-32,33.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13(4):-.
[3]赵振华,童亚慧,杨青敏.国内外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研究与进展[J].上海护理,(4):68-71.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