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看看天台、三论、唯识三宗的解读。天台以为“问疾品”的宗要即是“灵修三观之因,入不思议解脱,得见净剎随业往生成净土之行”。于是,天台解《维摩》治疗中的“调伏其心”,则直以台宗三观之义来理解:“若文殊入室问有疾菩萨云何调伏其心,净名略广明三观调伏,即是摄受引入义也。------若因文殊问疾,能修三观,随障尽多少,各生净土,所有愿行皆成净土之行”。
具体说,即是“初约从假入空,调伏界内见思之疾。二从以无所受去明从空入假,调伏无知之疾。三从有疾菩萨自念去明中道正观,调伏无明实疾”。另外,天台还分别以天台特有的四教义来阐明调伏之义:“慰喻调伏意在请出三教三观,若将三教成上室外经者,即用通教慰喻,从假入空观调伏。------若别教慰喻,从空入假观调伏。------若圆教慰喻,空假一心三观调伏”。
问疾品在天台看来,只有圆教这样的三观调伏才能够彻底疗治一切心灵疾病:“圆教发心作佛三谛圆观,若开佛知见是大医王,能圆集法药,治法界病。故言当作医王,疗治众病,自疾他疾皆究竟愈”。
而吉藏对经中调伏之空性义的解释,是以三论哲学为根本的。如他以权、实二智去会通《维摩经》之经旨,故其解问疾,亦以权、实二慧来解经中空性之义。他说维摩空室之义是“空室则明实慧,以疾而卧,辨方便慧”。又说“今论无侍,明乎人有法空,谓实惠也。人有,即方便慧也,故此经始末皆有二慧”。
维摩经他还以三论之二谛中道义来阐明对治之法门,他这样解释病空之理,说“有人言:非真即非真谛;非有即非俗谛,即中道正观也。又言非真者,非是真实,即非性实也。非有者,亦非因缘假有,故双非性假,悟病空也。所以了病空者,若病是实有者,则自他病不可除。以其非真有故,可得除之。以其可除故,悲心即生,弘誓便起,故有兼济之道也”。
唯识一系窥基的经解,则是从唯识的三性义来开展的,所以他说“应理义云:以空无彼遍计所执,方能显于法报佛土,法报佛土由此称空,名空,非空无空”。他也以这样的观念去融会论释调伏观空之义,以为“既知空境妄执不真,能执空心亦定非实,遍计所执毕竟空故”。
维摩经另外,窥基还把经文调伏义中的不缘二见的境界解读为“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为此,他专门批判了维摩学中一向学空的偏见,而指出只有通过唯识意义上的空性观念,才是根除疾病的关键所在。他表示“不应唯依灭所执受,一向学空而有所证。应理所职能受所受,而依依他、圆成二性而求圆证,除灭病因”。
围绕着“问疾品”中的疾病与治疗所展开的中古解经,各有陈义,而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中古佛教义学的丰富面向与多源法流。在“问疾品”的经义与注疏中,疾病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生理现象,而是体现着复杂的思想与意识,参与了心性的体知。
问疾品,中的疾病与治疗即是说,这要求我们开始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