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善走创新路,办好民生事——聚焦山东省年工作动员大会⑦
大众日报记者李丽齐静刘兵
民生无小事。山东省年工作动员大会将“加强民生改善创新”列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的“十大创新”之一。山东提出,要盯住“一老一小”、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要以新思路、新招数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增收有新渠道、就医有新体验、居住有新改善。要以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行动为牵引,推动公共产品和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城市更新,提升生活品质。
就业、教育、社保、卫生健康等,都是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办好民生之事,多解民生之忧,要善于改革创新,以新思路新招数,在实践中把“民生清单”变为百姓“幸福账单”,让发展阳光照进每个人的生活。
紧盯重点人群,以创新之举扎牢基本民生保障网
“一老一小”关乎每个家庭,困难群众是最需要关怀的群体。加强民生改善创新,首先要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优化民生资源配置,提升民生保障精准度。
山东是全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近年来,我省不断推进养老服务领域创新实践,针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旺盛情况,在不同类型发展地区推出创新试验区,打造了一批嵌入社区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让更多老年人有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与城市相比,我省农村养老服务是短板,今年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是尽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宋坤说,今年山东将着力在农村养老上发力,因地制宜,创新探索互助式养老、新型幸福院等模式,尤其以敬老院改造提升为契机,推动敬老院由“一镇一院”“公建公营”向“区域中心敬老院”“委托运营”转型发展。
随着三孩生育政策实施,社会对科学育儿、托育服务认同度不断上升,0-3岁婴幼儿入托需求日益增长。“从国家鼓励发展托育服务至今,只有两三年时间,托育行业仍处于摸索阶段。应结合自身情况,积极探索创新,推出更加多元化的托育服务。”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李福祥介绍,年山东确定了13个省级家庭托育试点县(市、区),济南高新区入选。开展试点工作,正是在为家庭托育政策创新提供可参考可复制的经验。“目前,济南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婴幼儿托育服务行业协会,接下来,将探索建立托育服务工作发展综合推进机制,通过引进国内外托育服务优质品牌等,带动全市托育服务发展。”
社会救助是兜住困难群众幸福底线的保障。山东对社会救助流程大胆改革创新,简化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申请、核对流程,将低保、临时救助等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街道)实施,极大缩减了社会救助申报时间。
“今年省里提出开展社会救助实践创新,是想借此提升服务保障困难群众的能力。目前,我省确定了34个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参与单位。”长期从事困难群体服务保障研究,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玉香注意到新变化。她认为,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实践创新,关键是调动各方积极性与创造力,优化制定奖补政策。
以需求为导向,着力办好民生实事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办好民生实事,必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创造性开展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山东提出,要通过创新让增收有新渠道,组织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今年新设40万个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是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兜牢民生底线的重要措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梅建华说,与过去公益性岗位相比,这次行动的创新点既体现在数量上的大幅增加,更体现在对农村的侧重。“新一轮公益性岗位,乡村约占80%,主要考虑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就业需求旺盛。”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一卡通行”、医院电子健康卡全面替代就诊卡、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全覆盖……年,山东公共卫生服务显著改善,医疗服务水平有效提升,重点人群服务保障取得积极进展。
着眼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不足、基层服务能力水平不高等问题,今年山东将推动医院医院水平,并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让群众就医有新体验、就医更方便。
住房是群众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