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调皮,我只是病了
一提到“多动症”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都会联想到调皮捣蛋鬼、熊孩子、上蹿下跳不老实等“负面”的词语。这些坏孩子的标签牢牢贴在多动症儿童的身上,伴随着他们的成长道路。
其实他们多想说一句“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生病了。”
一、什么是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全称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也称多动性障碍,是儿童常见的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以注意力涣散、多动及冲动为主要临床特征。
据报道,目前我国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为3%~5%。有研究表明,儿童期多动症有些可持续至青少年期,甚至延续到成年。由于儿童多动症的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等方面,明确儿童多动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多动症可导致儿童成绩差、适应不良、自我评价低和家庭应激等问题。
二、多动症的表现特征
表现为活动明显增多,大多数患儿很早就有睡眠不安,脾气不好,活泼过度。至学龄前期更为明显,多动不宁,坐立不安,活动过多;不听大人指挥,常惹人生气。
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持续时间短暂,容易受外界细微干扰而分心,没有自控力,做事有始无终,半途而废。因此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精力分散。做什么事情都是虎头蛇尾,不能善始善终。
多动症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好冲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行动先于思维,不能忍受挫折。常不被同学和伙伴理解,因此不易合群。
多动症儿童大多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都表现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低下。有些家长认为“多动症”就是有多动的表现,事实上,在多动症患儿中,有些并没有活动过多的表现。他们平时并不多动,看上去很文静,但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是老师眼中的“聪明笨小孩”,突出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学习困难,做事拖拉,粗心大意等行为。
表现为不愿听从父母或老师的教导,为了逃避惩罚,出现一系列不良行为,易形成恶性循环,学业上愈加失败,社会适应问题也越发突出。
三、如何确认孩子有多动症?
多动症既然是一类疾病,那么它就需要儿童精神科医生进行详细临床与心理评估确诊,仅仅是通过家长的“我认为,我觉得”,来确定一个孩子是不是多动症肯定是不严谨也是不科学的。
如果有孩子确实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自控力差,且好像通过批评教育难以“改正”。家长们一定不要讳疾忌医,医院详细评估是最明智的选择。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