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最近被单位公派听讲座,我本身是不乐意的,毕竟从讲座的概述来看,属于与育儿领域毫无关系的国学,而我本人也因为小时候对文言文的恐惧对国学敬而远之。然而真正到了内场,开始听国学大家讲述老祖宗的智慧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想法的天真。抛却其他不说,光国学教授口中的“七不责”就值得大家反思,尤其是家长,人人都应该背诵并记下,并应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上。作为育儿领域的从业者,我也深刻认识到原来有些道理,老祖宗早就说过了,只不过被大家忽视了。今天就来说一下,国学中的“七不责”是什么?而跟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何关系。起码在我看来,只要能够做到“七不责”,就能完美避开孩子陷入自卑沼泽,同样对身体健康也有好处。大家一起来看下吧。国学“七不责”是什么?对众不责:不要当着众人的面,责怪孩子;愧悔不责:不要在孩子本身感到愧疚悔恨时,继续责怪孩子;暮夜不责:在孩子入睡前,无论发生何事,都不要责怪孩子;饮食不责:一家人吃饭的时候,不要责怪孩子;欢庆不责:不要在孩子正开心的时候煞风景;悲忧不责:不要在孩子难过忧伤的时候,训斥孩子;疾病不责:不要在孩子身体生病的时候,责怪孩子。以上“七不责”看上去繁琐麻烦,然而家长认真看,就会发现每一“不责”都有其道理和科学性,每一“不责”都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和身体健康。而这“七不责”,已经全面涵盖了孩子的自尊、情绪、态度、身体等方面。其中“对众不责”、“悔恨不责”和“悲忧不责”,就是为了保全孩子的自尊心和颜面,哪怕是三岁孩童,在同龄人或者长辈面前都是顾及面子的,从自我意识萌发那一刻便是如此,倘若莫名打压,只会让孩子陷入自卑情绪中,性格转为内向,甚至开始“沉默是金”。很多家长都无法做到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人看待,而国学文化中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或许是因为古人更加早熟,所以,“七不责”早早就把孩子看作是独立的存在了。两代人之间与其说是尊卑关系,更像是教会家长置身事外,以更加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孩子。而“暮夜不责”、“饮食不责”和“疾病不责”,则是为了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要知道,这些时刻都是孩子比较脆弱的时候,饮食、睡眠、健康对孩子有多重要不言而喻,家长就算遇上了问题,也要绕开这三种时候,以免引起孩子睡眠不足、脾胃虚弱,或者病情恶化。最后的“欢庆不责”就更容易理解了,在孩子情绪兴奋和开心的时候训斥是最让人无法理解的。国学教授用“煞风景”三个字形容,足以看出对这种行为的不支持。何况这种行为不仅会伤害孩子的心理健康,身体突然从兴奋转为委屈,所受伤害自然不言自明了。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