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霜降,如何预防疾病

文章来源:疾病_日常疾病_日常健康_日常疾病健康指南   发布时间:2021-10-9 14:26:02   点击数: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721/4429412.html

霜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此时节大自然都处在一个向冬天过渡的阶段,为健康地度过寒冷的冬天该做些准备了。

秋季燥邪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因此,秋季养生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苹果、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舒肺,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晚秋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起忧思。人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而入秋之后,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的情绪相应低沉消极。

秋季养生防秋郁首先要生活规律不要随意打破,心情不好,该做什么还是得做什么;其次要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还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

秋天气候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贼风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被中医称为贼风。受到贼风侵袭,往往会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还会引起咽炎、气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等。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暖,特别是中老年人,对年轻女性来说,腿部的保暖也尤需注意。

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认为“秋补”比“补冬”更要紧。秋天在五行中属金,对应人体五脏中肝肝、心、脾、肺、肾属肺,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

进补要以“润燥、固表、益气”为原则,因人而异,因时制宜,注重平日的饮食调养。要适当多食用一些甘寒汁多的各类水果和蔬菜及豆制品,也可服用白木耳、芝麻、蜂蜜、冰糖等食品以润肺生津,可以防止秋季最容易出现的口干、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

脾胃虚弱者、老年人或慢性疾病患者进行食补时,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应选用气平味淡、作用和缓的食物,食温热熟的食物,以汤类、粥类最为适宜,既营养滋补,又利于吸收,可增强体质,保持旺盛活力,预防和减少疾病。

霜降时节是易犯咳嗽的季节,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注意饮食外,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应收敛神气,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尤其中老年人,要注意不宜动怒,以免火气内郁,耗伤阴津,阴不制阳,出现肝阳上亢,从而诱发高血压、中风等疾病。

另一方面,霜降时运动量可适当加大,但不宜剧烈,以微微出汗为宜。可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选择广播操、打太极拳、散步、慢跑、登山等体育锻炼。早晚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受冷空气侵袭,也是积极主动预防这些疾病的有效途径。

看似很普通的一件小事,可能还有着更严重的健康问题!赶紧点个大拇指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

订阅更多养生知识百颐年百颐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fund.net/qt/164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