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疾病_日常疾病_日常健康_日常疾病健康指南 发布时间:2024/8/27 13:39:31 点击数: 次
明天要工作考核,焦虑到紧张失眠睡不着觉;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也会焦虑;别人换了大房子而自己依然在蜗居还是焦虑,甚至开车时碰到红灯也会焦虑,办事时看到排队过多还会焦虑.......焦虑,俨然成了当下的一个时髦词语,病毒式的蔓延到了整个社会。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处在焦虑的担忧和不安感之中,似乎只有处在焦虑的状态才能提醒自己还在努力生活着。我们明知道焦虑无事于补,为什么还会放任这种情绪肆虐,让它伤害我们的身体,摧毁我们的精神?那有没有一些办法,可以缓解或摆脱焦虑的状态,让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可以云淡风轻的处理或是更加从容的面对?爱护我们自己的情绪,不要放任它发展为严重的疾病,就要了解焦虑,学会控制焦虑。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三位作者有哪些好方法可以让我们远离焦虑。了解焦虑,它其实是一把双刃剑1.了解焦虑的两个构成要素,就知道人为什么会焦虑。想要远离焦虑,首先要清楚焦虑是什么。书中提到的焦虑的一个公式,“焦虑=关切+威胁”,也就是焦虑的两个构成要素。关切就是和我们相关,我们特别在意的那个工作,那个人,或者某一段关系。如果你不在意的话,或者说你有
其他更好的备选项的话,失去它也不会焦虑。威胁表示我们对这件事感知到一些潜在的危险和失控。比如在生活中,哪怕是厨房里的一只小小的蟑螂,都可能引发你的焦虑。因为它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某种不健康的威胁,同时,你也对发现蟑螂这件事也表现出重大的关切。如果有人帮你处理了这件事,那么你的焦虑就会随之降低或消除。当焦虑情绪来临时,我们很多人在身体上就有一个直观的反应,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头昏脑胀等等,如果身体长期处于这样一种紧张的状态中,那么就会诱发更大的疾病。同时,焦虑会对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工作、亲人、人际关系等等。焦虑会让你丧失对生活的感触,并会过多的给予自己负面的评价,甚至会榨干一个人生命中所有的乐趣。但我们也要明白,适当的焦虑并非坏事。2.焦虑也有有益的一面实际上,只要改动焦虑公式的两项中的任何一项,都会改变焦虑体验。如果我们沉溺于某些消极想法,那么焦虑可以让你“全线崩溃”;如果我们减轻一些焦虑,不去看得过分严重,那么焦虑也可以转化为对健康有益的情绪。奥运会运动员戴维·金在谈及个人经历时曾说:“若不能直面自己的焦虑,及时、有效地加以处理,它只会有增无减;若无视它,也就无法将它转化成对当下或日常活动有用的力量。”书中的帕特是一名厉害的销售人员,可是老板突然给她新增销售任务。帕特又生气又焦虑,很想辞职不干了,但是她很快意识到这么做只是惩罚自己,于是她决定留下来,接受新增的工作量,并且两个月内就成功掌控了局面,不仅薪水增加了,职业生涯也得到了一个巨大的飞跃。这种就是有益的焦虑,它提示你需要对一些潜在危险做出矫正性回应,你走出了自己的舒服区,大脑以这种方式激励你继续成长、不断提高、持续发展,身体以这种方式说服你去完成更多的事情、达成更高的目标、实现更多的梦想。如果你据此进行了恰当反应,你的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更美好。3.焦虑产生的深层诱因我们知道了焦虑是把双刃剑,更要清楚焦虑背后的诱因。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作者分析了焦虑的三大来源:对资源不足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对拒绝和否定的恐惧。第一种情况:资源不足最主要是金钱的不足,可以理解为“缺钱”。缺钱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有些人会认为缺钱不能吃大餐,只能吃泡面,从而变得焦虑;有些人认为缺钱带来挫败感,比如你的同学年薪百万,而你却是一个待业青年;另外一些人,需要很多的安全感。“可能缺钱”的想法支配着他的神经,他会害怕失业,害怕还不起房贷,终日生活在恐惧中。不过,资源并不局限在物质上,还有时间资源、精力资源、学习资源等。时间不够用,精力总是达不到,想学得更多但消化不了,这都会触发我们的焦虑。第二种情况:对未知的恐惧则是因为明天会怎么样,谁都不知道。人的生命充满了各种威胁和意外。书中提到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弗吉尼亚第一次车祸差点车毁人亡,康复后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没想到七年后的同一天,竟然又发生了一起一模一样的的车祸,也是九死一生。这次,弗吉尼亚内心可没那么坚强了,经历了一段心理治疗后才敢开车上路。而对下一个七年,弗吉尼亚的计划是,一天都不要出门。第三种焦虑状况来源于被拒绝和否定而引发的恐惧。我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而被拒绝和否定会让我们内心很难过,自尊感受挫。一次重要的面试,我们害怕被刷掉;一件漂亮的衣服,怕别人说不好看;一次当众的演讲,害怕观众起哄。“别人会如何看我”是每个社交恐惧症患者的魔咒,这些都是来自害怕被否定的恐惧。知道了焦虑的来源,那么在生活中的很多场景,比如无能为力时,事情发生变化时,感到不安全时,追求完美又达不到时,没有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时,濒临崩溃时,我们要客观理性地看待焦虑。它并不是敌人,而只是你对待事物的一种主观感受,虽然不是洪水猛兽,当然也不能掉以轻心。所以,当你焦虑的时候,不要急于认定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焦虑感本来就如家常便饭一样寻常和普通,并不只是社会高压状态下的产物。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突发状态,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锻炼自己的内心,因为当你真正了解了焦虑,你才能看清自己的内心,才能和焦虑的自己和解。焦虑不可怕,你的放纵才可怕现代人的压力都很大,但我们往往只重视生理上的疾病,忽视精神上和心灵上的;可精神上和心灵上的小伤痕不去管它,任由它累积,那才是真正致命的。当我们不关心或者放纵焦虑时,就容易引起如下几种精神疾病。1.完美主义者的强迫症很多人对某些事情的焦虑情绪或完美主义情结造成了一定的强迫症,严重的甚至到了病态的地步。约翰每天出门后都会因为害怕门没有锁好而一次次返回家中去检查。如果是轻微的强迫症,也许检查几次就安心了,可是约翰竟然要确认26次,来回折腾半小时才放下心来。对于这种患者,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接面对自己所恐惧、焦虑的事件本身,这意味着一旦锁门不能再去检查门锁,丢弃原有的强迫行为,你才能做出改变。2.无时无刻都在的广泛性焦虑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就是莫名担心、心烦,即使没有什么压力,只要活着就会焦虑。这部分人,属于患上了“广泛性焦虑”。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