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指对没有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采取措施,为防止首次发病而通过用药和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从源头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心脑血管病易患人群的发病率。
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指出了“上医治未病”。这就是一级预防,就是在没发病时去防病,就是对多重危险因素在源头上进行综合控制,也就是将我们防病治病的重点从“下游”转到“上游”。
很少人只存在一个危险因素,往往是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因此,需要综合治疗,才能事半功倍。
洪教授建议:“高危的高血压病人仅靠饮食、锻炼是不能控制血压的,医院接受诊治,遵医嘱用药干预,而且要特别强调温和适度的锻炼;中危的高血压患者在服药的情况下,可改变生活发生,如合理饮食与有氧代谢运动;没有糖尿病的轻度高血压病人,可以靠运动、控制危险因素调整6个月后,在决定是否用药。”
心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目的是降低病死、病残率。防止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的复发。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改善高危因素能使全球脑卒中发生率减少85%,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减少75%,一级预防是减少心脑心脑血管事件负担的关键措施。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简单有效的预防方法,就可以减少50%的致死或致残率。
全世界每年新发病的心肌梗死与脑卒中病例共有万例。与相同年龄组未患心脏疾病的人群相比,心肌梗死与脑卒中的存活者再次发生冠状血管与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非常之高,其年死亡率高出前者的6倍。医院的正规治疗,包括银杏滴丸在内的辅助调理,在二级预防治疗中,大约30%的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可以避免。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