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防心脑血管病雷区

文章来源:疾病_日常疾病_日常健康_日常疾病健康指南   发布时间:2021-8-4 13:27:04   点击数: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酷暑防心脑血管病“雷区”

通常讲:心梗、中风、心脑供血不足等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比较寒冷的冬季,原因是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出现脑出血、脑梗、心梗。但是近期随着夏季高温酷暑的逐步来临,医院心脑血管病房。神经内科病房反而出现了“火爆”的情景。人们纷纷热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通常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的心脑血管疾病,在高温季节却进入了频发“雷区”。

1、夏天气温升高,人体外周皮下血管和毛细血管就会扩张,高温促使皮肤的血管流量会比平时增加很多,那么自然导致回流到心脏的血流量会大大减少。心脏通过冠状动脉供给它本身及大脑这两个重要人体器官的供血就会大量减少。

2、人体内有一组很重要的神经叫做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主要功能是调节心脏及其它内脏器官的活动。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刺激交感神经能引起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心脏搏动加强和加速等。在高温的状态下,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会随之增高,会导致心跳加快,冠状动脉收缩,从而导致心脏自身的供血。供氧减少,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3、夏天人体周围环境温度普遍偏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器官组织细胞对氧气和营养的需求增加,但因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而含氧量降低,且人体为散热会使血液集于体表,导致心脏、大脑的血液供应减少,加重缺血、缺氧反应。

4、夏季气温偏高、气压偏低,人体大量排汗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过多,加上饮水量不足,就会导致血液的浓度增加,血液粘稠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容易诱发血栓、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5、高温、血容量下降等原因导致血压普遍偏低,心脏供血不足和脑供血不足的病人就会出现心慌、气短、头晕、乏力等表现。加上交感神经的刺激或情绪激动引起血压波动,血流冲击血管内已经形成的动脉斑块,破裂后形成的血栓多塞住了供应心脏和大脑的血管,就会突发心梗、脑梗等急性事件。

6、夏季暴饮暴食或饮食不当、大量喝冷水或汽水,导致腹泻,使钠、钾、钙等电解质紊乱,导致大脑细胞、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易诱发中风和冠心病。

7、从中医角度讲,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季节,容易产生心火,更容易出汗,如果不注意养生的话,耗伤心阴,导致心悸胸闷、失眠不寐、胸痛头痛等症状,引发心脑缺血、心绞痛。如果过于追求空调凉风,反而会导致心阳闭塞,出现口眼歪斜、失语等中风症状。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温酷暑季节一定要注意一下几点,谨防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1、控制好情绪:

天气炎热,人容易烦躁,要防止“情绪中暑”,就要特别注意“静心”养生,做到“心静自然凉”。避免外界不良情绪干扰,导致情绪激动失控、紧张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是夏季养生的重要环节,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

2、适当少吃:

心脑血管病患者,夏季饮食要以清淡质软、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高脂肪及辛辣食物,尤其要避免暴饮暴食,这些因素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突发性疾病。高血压患者应注意将每日摄盐量控制在5可以下,同时提高含钾丰富食品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瓜果及豆类制品。

3、注意多补水:

酷暑天许多人易焦躁,显性出汗和不显性出汗增多,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体内缺水后,使循化血量不足,血液粘稠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易诱发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这个季节,适当多饮水,每天每个成人要保证饮水量——毫升,未渴先饮、细水长流、见尿补水、淡黄最优(以尿为淡淡的稻草黄色为最好)。汗多时要增加饮水量,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应喝一杯水,半夜醒来也可适量进点水,这样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4、安排好作息:

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睡好了午觉,秋高气爽之时易休息好,现在正值酷暑季节,睡不好、醒得早,是常有的事,多在室内休息,午时小憩每天半小时左右即可,以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很有必要的。

5、警惕“魔鬼时段”

临床显示,70-80%的心脑血管疾病突发于早晨地-8时,称之为“魔鬼时段”,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尽量避开这个高发时段进行锻炼。

6、忌温差过大:

严寒是急性心脑血管发病的推手,寒冷使血管收宿,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微环境要调节好,家里关上门后,室内最适温度控制在摄氏24-26度较好,室内外温差不宜大。大幅度的温度变化是心脑血管病人很难适应,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导致血压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肌梗死或卒中。建议将室内外温差控制在6℃-8℃,如果室外温度过高,室内温度过低,冷热交替,温差超过10度,特别容易促使讯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

7、学会除湿:

气候的变化除了温度还有湿度,湿热对于一些体质差的人是受不了的,气温较高时,空气湿度较大,含氧量相对降低,这就对人体耐受力提出很大挑战。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空调一般都有除湿功能,尽量抽掉空气中的水分,空气干燥后会相对舒适一些。另外,空气中的水分过高,呼吸就会困难,脱水后,血液粘稠,所以适当的多喝水,但体外环境需要除湿。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fund.net/wkjb/158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