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历来是风险与机会并存,而投资者真正要做的是衡量风险和机会的比例来把握股票的买卖。目前没有选股思路,还在茫目选股的可进群学习,也可加我QQ,重要点位我在盘中的时候,qq空间里及时提示,方便朋友们操作。实盘时间空间都会提示如何操作。加上的朋友暴跌已经清仓规避了此次风险当风险大于机遇的时候就该果断卖出,当机会大于风险是应该毫不犹豫买入。先知先觉者大口吃肉,后知后觉者啃点骨头,不知不觉者必须最后掏钱割肉,这是风险和机会并存市场不变的真理。
4天2熔断解读熔断机制背后的股民心理今日,大盘开盘之后大盘快速杀跌,沪深跌近5%再度触发熔断机制。IC率先跌停,IF随后跌停。大盘盘中将暂停15分钟后恢复运行。
年后第一次两次触发熔断,4天不到的时间大盘跌势更加凶猛,仅开盘十分钟左右便触发5%的雷点。究其原因,到底是为什么呢?
第一,1月份股东高管潜在解禁规模1.1万亿左右,万亿解禁洪荒冲击A股,5%以上股东减持引发的供求关系失衡的担忧。
第二,中国12月官方制造业PMI49.7,预期49.8,前值49.6,经济增速仍不容乐观,影响市场做多情绪。
第三,从管理层信息显示,年资本市场主基调就是“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新股发行数量会大幅超预期。
第四,近三周A股开户数连续下降,增量资金入市放缓,难以支撑股指反弹。
第五,元旦后第一周或许就会有新一轮IPO名单出炉,这或将给两市带来心理层面的影响。
第六,岁末年初做表压力,资金暂难回流,股市仍处于缺血状态。
第七,年末排名考核通过前后,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者不再有护盘动力,而是要重新制定投资策略,调整持仓结构,比如卖掉一些浮盈较大的股票,从而有可能引发市场震荡。
第八,去年12月最后一周,市场对中国央行的降准预期再度落空。事实上,不仅市场期待的降准迟迟未能兑现,而且央行公开市场货币投放量也明显萎缩,反映宽松预期明显延后。自去年11月以来,宽松货币政策已经连续两个月缺席。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面对压力情境时,人们更可能作出非理性的极化决策,如极端的冒险,或过分的保守;但是当时间充裕时,人们则更可能倾向于理性的决策。
股票交易市场的熔断机制并不是中国的首创,美国在经历了年股灾之后一周年,于年10月19日率先启动了股市熔断机制,以控制股票市场的风险。不过,迄今为止,美国只在9年后的年10月27日触发过一次熔断。中国启动熔断机制的第一个交易日,就连续触发熔断,着实让投资者惊诧。
从心理学角度,股票市场设置熔断机制,在上涨或下跌超过一定的阈限暂停交易,能有效地避免投资者的非理性决策。决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作出风险决策时,会根据情境不同而选择或倾向于不同的策略。当面对压力情境时,人们更可能作出非理性的极化决策,如极端的冒险,或过分的保守;但是当时间充裕时,人们则更可能倾向于理性的决策。
当一个股票市场出现大幅度的下挫或上涨时,股票投资者无论是买或卖实际上就会面临更大的决策压力。当股市指数连续下挫或上涨,人们很容易被盲目的恐慌或乐观所控制,出现非理性的追涨杀跌,促使市场指数进一步地极化。事实上,股市操纵者也往往利用人们的这种非理性决策误区来牟取私利。
熔断机制的好处就在于,当股票投资者们在面临股指连续下挫或上涨的压力情境下,暂停交易阻止了人们可能的非理性抛售或追涨,使他们有充裕的时间来使第二天的决策趋于理性。从这个角度来看,熔断机制确实能有效地抑制股市可能的高风险。
但问题是,正如硬币有两面,任何市场干预都必然隐含着相对的另一面,熔断机制既能抑制风险,也可能会激化和推高风险。熔断机制起效的边界条件是大量投资者并不能真正判断股市的多空走势,仅仅因为市场指数的连续下挫或上扬而使他们在讯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出现从众的追随行为,那么熔断就能使他们重归理性。但如果投资者普遍看空预期的情况下,熔断机制则可能出现相反的心理效应,进一步地加剧恐慌,并使风险连续累积。
正是因为熔断机制像一把双刃剑,市场管理者并不能有效判断大量投资者到底是盲目的,还是集体看空预期的。如果是后者,那么熔断不仅无助于消弭股市风险,反而反向推高人们的看空预期,使更多的投资者在复市后抓紧时间抛售。所以,美国虽然在年股灾之后,资本市场就开始设立熔断机制,但始终遭到自由市场派的杯葛而没有实质性执行,这么多年来,也仅仅在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触发过一次。
另外通知大家,龙腾会在QQ空间针对当下的行情进行实盘讲解分析,让大家在这样的行情下,减少损失,如果还没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