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罗非鱼白对虾石斑鱼养殖重大疾病的防
1、罗非鱼链球菌病(1)流行特点该病害流行面积大,范围广,延续时间长,病情复杂,医治效果差,反复发作。5月份进入大面积流行期,月份为多发期。触及所有的养殖区域、水域与品种,不受个体规格与养殖密度影响。但个体规格越大,病发死亡率就越高,防控难度就越大;相对而言,吉富系列发病率相对高于奥尼、吉奥品种。近几年,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罗非鱼养殖每一年病发面积约10万亩,约占全省罗非鱼养殖面积的20%,病发死亡率30%,直接经济损失1.57亿元。据往年经验,中秋节过后,伴随着气温的下落,该病逐步减缓或自愈。(2)预防与医治1.常发生在鱼畜混养的水体,由于很多病菌包括链球菌是通过鸡、鸭、猪的排泄物感染到罗非鱼体的;2.病发季节每天用生石灰每立方水体克、漂白粉1克交替泼洒消毒水体;3.病发的池塘,先停止投喂饵料天,及时捞起死鱼,并同时用溴氯海因每立方水体1..2克或2氧化氧0..4克进行水体消毒,隔天一次,连续次;然后泼洒维生素C和葡萄糖进行解毒,3天后施加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和泼洒地质改进剂,调理好体环境,多开增氧机,保持水体的溶解氧充足;投喂抗生素多西环素或磺胺间甲氧嘧啶和磺胺异噁唑(SIZ)进行医治,连续天为一个疗程。2、石斑鱼养殖白点病(Whitespotdisease)(1)白点病的流行趋势从这几年来看,因刺激隐核虫的爆发,致使养殖的石斑鱼大量死亡,平均发病率达10%以上,死亡率到达8%以上,给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海南省寄生虫病有以下几点流行态势:1是寄生虫在海水鱼类养殖病害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且逐年有加重的趋势。刺激隐核虫和鳃指环虫是近几年石斑鱼养殖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白点病年最高发病率达28.2%,最高死亡率达20.9%;年平均发病率达6.5%,死亡率达5.5%;年平均发病率6%,死亡率达5%;年平均发病率达7%左右,死亡率到达5.6%以上;年平均发病率达6%左右,死亡率到达4.2%以上;年发病率达12%左右,死亡率到达6%以上,年发病率达13%左右,死亡率到达7%以上,、、年最高病发28%以上,最高死亡率达30%;而明显地高于细菌性烂身、烂鳃病;2是流行的区域扩大和季节廷长。原来刺激隐核虫和鳃指环虫仅在东部地区流行,近年来流行的范围扩展到西部地区,逐步流传至全省海水养殖区。3是防治难度增大。由于虫体耐药性强,经常使用的药物效果不再理想。(2)缘由分析1.病鱼症状。病鱼皮肤和鳃因受刺激分泌大量粘液,严重者体表构成一层混浊的白膜,皮肤有点状充血,乃至产生炎症,鳃上皮组织增生并出现溃烂。眼角膜上被寄生时可引发瞎眼。病鱼食欲不振或不吃食,身体瘦弱,游泳无力,呼吸困难,终究可能窒息而死。鳃部镜检发现有大量刺激隐核虫,综合现场考察和病鱼症状情况进行分析,加上水温多在℃之间,是寄生虫生长繁殖的最适合水温,同时也是我省海区原虫病流行的季节(月和月)。2.由于石斑鱼养殖还是以小杂鱼为饵料(尤其是中小鱼饲养阶段),小杂鱼本身就带有各种寄生虫,因此小杂鱼饵料也就是寄生虫的直接输入载体。少许的寄生虫被输入后,有寄生于箱体、浮子等养殖装备上,也有寄生于水域底质有机泥中,当环境水质适合时就能迅速繁殖生长,导致寄生虫病的产生。3.养殖户对鱼病的防范意识薄弱,未能对症下药,再者养殖户没有妥善处理死鱼、病鱼,任其漂浮,使鱼体产生二次感染,造成养殖区交叉感染病发。(3)措施与对策1.箱养殖的应对鱼排进行疏散,下降放养密度,发动有条件的养殖业主转移部份鱼排至水流畅通、水质良好的海区或池塘,减缓环境压力,常常换洗箱;池塘和水泥池养殖的浸泡杀虫后转移到新的养殖环境。2.组织养殖区域养殖户清算死亡鱼类,将死鱼捞出集中掩埋,避免造成二次感染和继发细菌性病害。3.组织养殖业主进行紧急医治。采取每吨水配福尔马林-毫升溶液和充氧浸泡鱼体15~25分钟(视鱼的忍耐能力而定),连续处理2~3天。同时结合每吨水使用抗生素土霉素10克浸泡一次,和投喂抗生素(如氟苯尼考),按每公斤鱼20mg比例投喂,投喂5~7天为一个疗程,避免继发细菌性病害。3、海水鱼弧菌病(Vibrilsp)(1)弧菌病产生的情况历年来,海南省沿海市县时有发生弧菌病,年月爆发了弧菌病,发病率达38%以上,特别是石斑鱼中间培养阶段,死亡率达40%。由于月份受台风、暴雨延续影响,易造成养殖水环境变化幅度大,易引发应激反应,鱼摄食差,下降了鱼免疫能力,特别是易造成水体分层,底部缺氧,加上各种病原随之增多,许多病害随时爆发。(2)防治措施1.加强水质管理。连续阴天暴雨致使浮游微藻繁殖不好,溶解氧较低,水质容易恶化。天气放晴后,加强平常管理和巡塘,发现病鱼、死鱼及时捞出,以避免疾病传播。及时使用底质改进剂、微生物制剂、石灰等物资改良底质和水环境。适当使用消毒剂,如强氧化剂(碘制剂、2氧化氯等),进行水体消毒,减少病源菌,使用维生素C和红糖进行泼洒,提高鱼体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工厂化水泥池标粗要加强浸泡消毒鱼体;箱养殖要勤换衣,或及时除去衣上的附着物,保持箱水体流畅。2.加强鱼病防治,提倡健康养殖。尤其是台风、暴雨延续过后,避免疾病产生和流行更显得重要。水温在25℃以下,是水霉病、海水小瓜虫病、细菌病等病害多发期。为避免阴天暴雨后水产养殖病害爆发流行而加重养殖生产损失,1是增加鱼体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添加维生素C、E和免疫多糖等物资进行投喂;二是要投喂抗生素强力霉素,按每公斤鱼30毫克比例投喂,投喂5天为一个疗程;3是提高养殖户综合防控技术水平,规范用药行动,杜绝使用氯霉素、呋喃类等违禁药物,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4、南美白对虾“耗底”综合症(1)虾病产生的情况1.近几年该虾病均在我省爆发流行,从2月中旬一直延续至11月下旬。该虾病产生迅速、范围广,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琼海、万宁、等市县发病率达20~30%;文昌、乐东、昌江、儋州、临高等市县发病率达45~60%;病发虾池85%以上几近全军覆灭,此病害在我省每一年都造成几千万元的经济损失。2.该虾病几近产生在全省沿海各市县,其病害产生危害程度与环境条件和区域有密切关系,水环境差的发病率大。从一口虾塘蔓延至周边附近的虾塘,表现出很强的规律性,具有明显的传染性。3.病症明显。病虾消化道内无食品;游泳无力,反应迟钝,有些甲壳变软,有些头胸甲易剥离;部份病虾浮于水面漫游,部份潜伏池底;一经发现病虾3~7天死亡。经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水产技术推广站对样品进行检测,发现样品带有白斑病毒,有些还带有副溶血弧菌。(2)病因分析1.自然因素的影响。月和月期间气候骤变,水温时冷时热,压低缺氧,养殖水环境变化辐度大,易引发应激反应,下降了对虾免疫能力,至病发死亡。再者其水温多在25摄氏度左右,适合病原体大量繁殖,致使该季节病害的爆发。2.苗种质量差。根据调查了解,近年来,缘由在于部份育苗场为节省本钱,从当地的养殖池中挑选较大的个体作为种虾,忽视了种质的基本条件,造成养殖成活率低、抗病力弱、本身免疫力不强、应激能力差,在养殖进程中容易染病死亡。3.养殖密度太高。近几年,部份养殖单位和个人片面寻求单造高产,盲目增大放养密度,对虾生长相当缓慢,养殖周期延长。在养殖的中、后期,随着投饵量的增加,水质调控难度大,容易产生养殖环境的恶化和失控,最后致使病害的产生。4.养殖业本身污染对水产养殖带来的危害。水温升高,病害的繁殖和传播能力提高,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加快,水体溶解氧下落(尤其是池塘中央的底层水),疾病发生率上升;氨氮浓度高、亚硝酸盐太高是养殖水域中引发爆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池水的pH值较低,通常低于7.8;(中央底层水);池底中央有机物沉积较多,有硫化氢构成;对虾的体质较弱,抗应激能力较差。加上目前大多数区域的养殖模式看来,没有污水处理程序,直排大海,造成当地水体自我清洁能力严重不足,周边水土环境愈来愈卑劣,同时也造成了区域性养殖水体交叉感染。5.目前大多数的虾苗在培养和购买时都没有经过病毒和弧菌检测,这样给养殖进程中疫病突发埋下隐患。从本次病害调查情况看,是由于有些虾苗本身就已携带了病毒。(3)防治措施据调查了解,该病害主要原因是白斑病毒、弧菌和池水出现严重的分层现象,致使中央底层水的溶解氧含量很低,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导致对虾出现缺氧或生理性缺氧,同时伴发氨氮、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的中毒现象,从而致使对虾在池中央死亡。该病害是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危害最大的病害,其病情多呈爆发性,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在医治上很难凑效。因此在病害防治上必须贯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预防的重点应放在消除病原传播源,切断病原传播途经,改良和优化养殖环境,和提高对虾本身免疫力方面。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措施与建议:1.提倡在引种时一定要经过病毒检测(PCR),检测出有病毒携带的虾坚决淘汰不可作为亲虾,同时,养殖者在购买时也一定要选择无病毒、健康的优良苗。2.完全清淤消毒。我省多数虾池养殖时间较长,特别是低位池底层淤泥沉积物多。放养前必须完全清算淤泥,严格消毒,充分曝晒池底。经常使用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或含氯消毒剂、溴氯海因等。3.公道的放养密度。根据虾池的条件、增氧水平、水源水质和技术管理水平等综合斟酌。如虾池条件好,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每亩设置1台增氧机,有配套的提水装备和中央排污系统。放养密度通常在每亩8~18万尾。若虾池条件较差,没有增氧装备,放养密度通常在3万尾/亩左右。4.防治方法:使用消毒剂消毒水体1天后,全池泼洒虾舒宁1—2.5L/亩、光合细菌2mg/L、枯草杆菌和硝化细菌分别0.2mg/L;同时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抗病毒药物1~1.5g、维生素C2~3g、维生素E0.2g、解毒保肝散5g、高效营养素5g、免疫多糖2g,连续内服3~5天。5.改良养殖模式,保护环境。要改良养殖模式,一是要规范水产药物的使用,限制一些药物的使用,大力推荐使用无污染、无公害及易降解的药物制剂;二是要在养殖户的心理上构成保护环境资源的意识;3是加大老化池塘的改造力度。(测报单位: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北京治白癜风症状医院白癜风专科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